部落特色農產業就靠它們!原鄉潛力作物提升競爭力

禾穀類的臺灣藜營養價值很高。(攝影/林靜怡)

禾穀類的臺灣藜營養價值很高。(攝影/林靜怡)

文/ 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 洪千惠

原鄉多具備未受人為破壞的天然環境以及保留豐富的原住民特色作物資源,然而隨著時間轉變,部落漢化與青年人口外移情形日益嚴重,導致部落特色農產業逐漸凋零。

為恢復原鄉特色作物復耕與建立部落農產業,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種原蒐集及保存、栽培技術的研發以及品種的改良等工作。

目前花蓮農改場蒐集及保存的原住民特色作物種原超過50種,除了以低溫貯藏所蒐集的種子之外,也設置田間的植株活體種原保存圃。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種類相當多,大致分為可供食用的作物以及具有特殊用途的作物,皆具有其發展的特色與潛力,值得推廣發展。

油料特色作物——油茶籽榨出的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攝影/黃毛)

油料特色作物——油茶籽榨出的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攝影/黃毛)

原鄉保留各式各樣的豆類,如樹豆、鵲豆、八月豆、翼豆等。豆類種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是重要的副食品及植物性油脂的供給來源。根莖類如葛鬱金、樹薯、山藥等,為早期原住民最主要的食糧之一。

原鄉的野菜資源更是豐富,除了常見於野外的龍葵、假人參、野莧、刺莧、紫背草、昭和草、細葉碎米薺、番杏等,也有大面積栽培的山蘇、過溝菜蕨、山苦瓜、木鼈子、輪胎茄等。在部落常見的油料作物為油茶,油茶種子於秋季成熟後可提供榨油,俗稱苦茶油。香辛料作物具有特殊的香氣,常被利用於料理的調味料,具有原住民特色的香辛料作物如刺蔥、蕗蕎、紫蘇等。

蕗蕎是長的像蔥及蒜且具有特殊辛辣香味的香辛料作物

蕗蕎是長的像蔥及蒜且具有特殊辛辣香味的香辛料作物。(圖片來源/洪千惠、花蓮場提供)

除了可食用的原鄉特色作物之外,花蓮農改場也進行原住民工藝上常使用的纖維及染料作物的保種。纖維料自古就是人類日常生活中衣、住、行等不可少的植物。

纖維料植物如月桃、黃麻、黃藤、構樹及苧麻等,在各原住民族的服飾、編織及各種手工藝品用途具相當重要地位。而天然的植物染料,如薑黃、鬱金及臺灣馬藍等,可作為食品或一般織物的染劑,具有自然、安全、環保及對人體較健康的特性。

染料特色作物——臺灣馬藍可供作一般織物所使用的藍色染料。(圖片來源/洪千惠提供)

染料特色作物——臺灣馬藍可供作一般織物所使用的藍色染料。(圖片來源/洪千惠、花蓮場提供)

花蓮農改場分門別類盤點具有發展潛力的作物並進行栽培技術的相關改進與研發,期望透過生產、栽培等基礎研究從而穩定部落一級產業的發展,以提升部落特色農產業的競爭力。未來也將持續進行原鄉部落具有潛力發展作物的品種改良及有機栽培技術的研發,甚至後續的採後處理及加工技術的建立,期望建立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生產、加工、包裝行銷乃至觀光休閒的六級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