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起義後下一步怎麼走? 熱血神農翁良材:自創品牌與企業化經營發展稻米事業

文、攝影/ 林佑徽

出身自農村的翁良材,民國79年投入育苗業,民國87年獲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頒發「神農獎」,後來除了集結農民成立「台灣稻農有限公司」而被媒體稱為「田間起義的熱血神農」,也成為電商平臺PayEasy「我的一畝田」的契作稻農,稻米事業做得有聲有色。民98年他成立自有品牌「千金米」,開始以自己和全家人的力量賣米。面對複雜的農業產銷環境,他直言:「沒有企業化經營怎麼生存?」

串連稻農力爭自產自銷權益,開創臺灣稻米產銷新模式

初次見面就對來訪者相當熱情的翁良材,拿出一疊名片笑著說:「不知道該給你哪一張?太多身份了!」然而,他最廣為人知的事蹟,可說是民國97年四處奔走號召近50位農民成立「台灣稻農有限公司」,他擔任首任董事長,力爭糧食管理法開放稻農有權自產自銷,打破臺灣長期以來由糧商掌握稻米販售權、以稻農自己賣米只能少於300公斤否則就違法的不公平條款,影響了臺灣稻米銷售模式。「為什麼臺灣的法律,竟然不准農民自己賣米!」這場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戰役」,翁良材至今說起來仍氣憤不已。

台灣稻農有限公司成立後,公司本著利益共享、造福農民的理念收購稻米,讓農民獲得比賣米給糧商還要多30%的利潤。銷售通路除了網路訂購,也跟電商平臺PayEasy合作,推出「我的一畝田」企業認購活動,由PayEasy作為媒介平臺尋找認養企業。此認養機制開創了全新的農業銷售模式,也打響台灣稻農有限公司名號,連鴻海集團、台新金控等知名企業都參與認購。

自創品牌「千金米」,嚴格控管品質、不混米

民國98年翁良材創立自有品牌「千金米」。隔年,他卸下台灣稻農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另外成立「艮品有限公司」,與妻子和5位女兒共同經營屬於全家人的「千金米」品牌,主銷台農71號香米,意味著由家裡的5位千金和爸媽一起培育照料的稻米,也代表了以照顧女兒的心情來呵護稻田。翁良材說,經營自有品牌壓力更大,雖然稻米育種、賣苗的營業額更多,但「千金米」是他和全家人攜手投入的米事業,要顧好品質。

「千金米」系列產品相當多元,還能客製化,製作成上市櫃企業的股東大會贈品。

首先,農藥殘留檢驗一定要合格,他把自家稻米送到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做農藥殘量檢驗,檢驗項目多達400多項,比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的373項還多。

第二點是堅持不混米。翁良材指出,糧商可以新米混舊米、臺灣米混進口米,但是他的米是真材實料,所以比一般糧商賣得高價,但利潤卻更低。

第三點是分倉分級管理。翁良材的米收割後就分級放在低溫10度的冷藏倉庫保存,品質分數打70分的米放一排、80分的米放一排,真空包裝用的米就用最好的米。翁良材對自己的米很有信心,他說就算是等級最低的米,品質也比外面糧商的米更好,絕對是純香米。

千金米的銷售目前完全靠網路行銷以及電話訂單,包括生產、接訂單和包裝全由妻子和女兒接手處理,翁良材本身則主要負責對外業務還有稻米育苗及育種的事業。

憂心農校教育與實務脫節,提供農校生下田實作機會

翁良材自有加上租賃的農地目前有12甲,大部分為採種田,農忙時期需要雇工協助才能應付大量農務。一般農村裡的作法是雇用農民或有農務經驗的青壯年人來幫忙,但翁良材雇工方式卻和人不一樣。

前年暑假起,他透過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農場經營科主任蔡耀中牽線,讓農經科學生到自家田地工讀,每個寒暑假8位,協助稻米育苗、除雜草、疊秧苗盤等田間工作。這些學生清晨5點就下田到8點半,下午2點半繼續工作到傍晚,翁良材供吃供住,每天提供1500元薪水並幫學生保意外險,待遇不比真正的農務工人差。

翁良材坦言,其實農校學生實作經驗不足、連中耕機都不會開,但是他認為會做事、態度認真更重要,多花一點錢讓學生肯投入,比起聘請薪水較低但會摸魚的工人,還要額外花心思盯進度更輕鬆。

翁良材觀察到學生有伴會互相打氣,比賽誰做得好、做得快,反而效率更佳。他經常跟學生說,其實從事農業只要懂得規劃,不比去工廠上班差。因為農業工作相對自由,只要把農事提早做完或錯開農忙期就能休假,鼓勵學生讀農校就要真正走入農業。他甚至想把一身技術教給學生,將田間工作交給可靠的年輕人負責,自己就能有更多時間開拓事業,就等有心學習的學生出現。

掌握技術與通路,農業得靠企業化經營才能走得遠

笑說自己喜歡「趴趴走」的翁良材,曾經協助知名企業到中國山東省、江蘇省等地協助規劃田區投資,也曾經到馬來西亞幫人規劃300甲的農地,對各國農業發展也有很多觀察心得,他認為在臺灣從事農業其實相對容易起步。他看到現在很多年輕人返鄉務農,他們先買一臺插秧機與一臺二手的3.5噸貨車,就能開始從事代耕事業,一期稻作下來收入不比上班族差,他強調青農返鄉也不能盲目而為。

翁良材經營稻米育種事業,對穀種的品質相當要求。

「什麼叫成功?能賺錢就是成功,沒賺錢就是失敗!」翁良材以自身為例,除了稻米育苗、育種事業,還有自有品牌「千金米」,甚至在兩期稻作之間兼種紅豆,主要就是為了分散風險、提高利潤,「若是遇到颱風侵襲,至少還有育苗這部份的收入。」

他認為農業「企業化經營」雖然是近年才流行的口號,但是沒有企業化經營思維根本無法生存,而企業化經營的目的是降低成本與提高產值,如此才有利潤存活下去。年輕人若想用企業化經營思維從事農業,最重要的還是「技術」,沒有技術就算有再多資金、土地也是枉然。例如想走有機農法的農民一定會遭遇雜草叢生的難題,翁良材分享密技,可以在整地翻土之前,每分地大約灑下200公斤的米糠再插秧,如此田裡會長出青苔,就能抑制雜草,這些都是技術與經驗。

除了農業技術,行銷通路對農民來說也是生存關鍵。過去深受糧商壟斷之苦,翁良材認為生產端顧好之後,要有自己的銷售通路和行銷策略,才不會受制於盤商。比起單打獨鬥,若能夠運用資源與策略聯盟更加有效益,例如千金米的品牌除了自己女兒經營Facebbok粉絲專頁,透過電商平臺銷售的部份就由電商業者來操作行銷宣傳。

除了經營稻米育苗、育種銷售和千金米品牌事業,翁良材還身兼臺中市霧峰區農會理事及霧峰區法揚宮主任委員等民間團體職務。忙碌之餘,他又到國立臺灣大學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進修,把握這個向各產業學習並累積人脈資源的機會。為何持續精進不懈怠?因為翁良材深知農業跟其他產業一樣,不進步就是退步,跟不上社會潮流很快就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