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山林的隱世珍珠,阿里山林業鐵路華麗轉身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首圖提供/ 賴國華

臺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阿里山林業鐵路」,在今年7月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重新接回管理。林鐵處表示,阿里山林業鐵路近年獲得國際鐵道與專家大力肯定,未來5年將逐步更新硬體、確保安全、增加班次,並將彈性晉用觀光旅遊等人才。預計導入會員制度、結合沿線社區人文、自然資源推動深度旅遊,找回阿里山鐵道旅遊的迷人風采。

阿里山林業鐵路再出發,5年內降低虧損

今年已106歲的阿里山林業鐵路,全長71.4公里,因應伐木業務建於日治時代,在1912年開始營運。1963年隨著伐木業退場,轉為客運與觀光功能。1982年阿里山公路通車,鐵路載客量下降,逐步退出運輸舞台。近年來阿里山鐵路經營權在嘉義林管處、民間公司與臺灣鐵路局間移轉,鉅額的維護成本連帶影響財務狀況,每年虧損上看3億,加上數度被颱風嚴重毀損,通車也面臨挑戰。

今年7月,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下稱林鐵處)首度成立,未來專責管理阿里山林業鐵路維運及相關林業文化資產。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林鐵處未來除了重視鐵路交通運輸基本功能,也將兼顧文化資產、旅遊體驗、自然保育與林業發展等價值,要讓具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的百年阿里山林業鐵路再度新生。未來,林鐵處預計拓展多元營運模式,彈性晉用特殊專才,並增加營運班次,目標要在5年內降低大量虧損。

阿里山林業鐵路今年106歲,1912年開始營運,是臺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

將引進跨域行銷人才,建立會員制

林華慶表示,林鐵處已提出阿里山鐵路5年安全提升計畫,並預計沿線建立光纖,隨時監測安全狀況。林華慶說明,由於目前線上車廂老舊,為提升運輸動能,5年內預計汰換增購9個車頭、48個觀光車廂、加上6個特製全球唯一的檜木車廂,總預算9億3千多萬,預算還在等行政院核定。汰換下來的車廂,也將做為展覽或其它文化活動繼續使用。

除了硬體,林華慶強調,軟體規劃將是未來阿里山鐵路發展重要方向。無論是發展沿線車站社區的營造,讓遊客可以深入聚落,一邊玩一邊上山,或者規劃不同主題的郵輪式列車,讓旅遊更具主題體驗。林鐵處也將以更彈性的聘用方式,比如設置績效獎金,吸引擁有行銷專才、文資背景或者觀光旅遊業的高手加入,豐富組織實力,讓國內外旅客到阿里山來觀光。另外,預計於明年首度推出會員制度,召喚全臺各地的鐵路粉絲,成為阿里山林鐵最強的後盾。

林華慶表示,今年6月到歐洲考察鐵道,發現無論是東歐還是西歐,因為運輸革命,約在1950年代,也曾興起停駛或拆除類似阿里山林鐵這類舊式窄軌鐵道的趨勢,但很快又因為重視文化資產的聲音,重新復駛或復建,甚至把其它國家的舊火車蒐集過去。「我們有阿里山這條鐵路很幸運,從1912年開通以來到現在,除了八八風災,一直維持營運,讓我們還擁有一條很完整的,活著的鐵道。」林華慶說,阿里山鐵路全長71.4公里從平地拔升到2400公尺的條件出類拔萃,也是世界少有,林鐵處將盡最大努力,朝永續經營前進,創造阿里山鐵路的第二個歷史高峰。

阿里山林業鐵路維護多依靠手工,長年成本高,林務局表示未來將致力標準化作業,提升工作效率。(攝影/林宜潔)

8條國際知名鐵路陸續主動締結姐妹鐵道,獲國際專家肯定

近年來自國際肯定的聲音,是促使阿里山鐵路保存的關鍵動力。「我們當時真的不知道我們這麼好。」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首任處長黃妙修驕傲地說,2016年鐵道旅遊世界聞名的瑞士主動找上門,希望跟「阿里山林業鐵路」締結成姊妹鐵路,一次就簽兩條,其中一條還是通往舉世聞名馬特洪峰的馬特洪哥塔鐵道。

黃妙修說,雖然先前曾跟日本簽訂了兩條鐵道合作,在瑞士簽訂之後,連印度、英國也都爭相找上門來締結,讓她一開始很緊張。「好像人家已經要來娶女兒,我們還在擔心女兒不夠漂亮怎麼辦!」她說,這些來自國際鐵道的認同很重要,「帶我們突破自己的盲點,我們不知道自己的珍貴,還覺得它只是一條賠錢的鐵道。」黃妙修說明,阿里山鐵路因爲營運虧損,常遭受外界質疑,但要保存這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是只有臺灣付出很大的代價,事實上連印度入選世界遺產的鐵路也是虧損經營。

今年4月,總部位於法國巴黎,關注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係良好的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自費號召聯盟20幾位專家特地來臺參觀阿里山鐵路,對於阿里山鐵路106年來動態保存的現況非常肯定,「他們一直說我們很優秀,無論如何都要保存下來。」黃妙修說,東方文化遺址保護聯盟主席Etienne Mathieu去年就已經先來看過,結果今年來的聯盟成員一致認爲,只要阿里山鐵路繼續努力,很有機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五大工法,阿里山鐵路擁有四個

國際上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鐵道共有五條,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Darjeeling Himalayan)、尼吉里(Nilgiri Mountain)、寇卡西姆拉(Kalka Shimla)鐵道、瑞士伯連納與阿布拉線(Albula/Bernina Landscapes)、奧地利薩瑪琳(Semmeringbahn)鐵道。

以上鐵道共有五種特別工法,光是阿里山鐵路就佔了四種。包含難度極高的180度大彎、迴圈型與螺旋型路線、之字形折返路線以及為了登山而特殊設計的火車車體,難怪一次就擄獲國際專家的青睞。

黃妙修指出,透過外國專家給予回饋,讓團隊更加堅信勇往直前。她表示,很多國家在這些文化資產保存上都會面臨取捨,如果國內沒有強烈意願,也許在某個時間就被破壞。如果能因為國際觀點有所支持,文化資產保留下來的機會就會更大。申請世界遺產是一個宏大目標,或許還有政治因素考量,但無論如何,她希望未來阿里山林鐵能找回臺灣人跟土地的互動,讓這條百年鐵路永續經營下去,並將它最美的一面展露在世界旅人的眼前。

阿里山林業鐵路在獨立山段以螺旋型爬高,從空拍圖可以看見環繞山嶺的四迴旋特殊景觀,也是世界鐵道少見的獨特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