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181 頁
【飽讀好書】《漫天飛蛾如雪》
英國《泰晤士報》資深記者及《獨立報》生態版編輯麥可・麥卡錫,長年關注環境議題,在本書中,他將個人成長經歷和自然觀察互作經緯,彼此交織,成就一部鏗鏘有力又具繞指柔的獨特自然書寫暨心靈療癒之作。
【漁工權益】簽約須錄影可提解聘 僱用境外漁工大修法
2015年臺灣被歐盟列入黃牌警告名單後,政府修訂遠洋漁業相關條例,也針對保障境外船員權利訂定《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將薪資、保險、休息時間等制度化。但法規上路後,仍發生多起境外船員被苛扣薪資、休息時間不足等情況,甚至被聘僱外籍船員因語言隔閡簽下有瑕疵的勞務契約,讓自身權益受到損失。
【書摘】《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
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是臺灣國土調查、航拍主責單位,每3年便會重新掃過臺灣每一吋土地。今年適逢農航所60週年,上個月與出版社暖暖書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新書《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匯集過去一甲子精華,從80多萬張照片篩選136張,經嚴謹考據、比對歷史資料,寫下圖說、航向,照見臺灣土地變遷。
經營人工林行不行?政府環團原住民三方對話
關注山林議題20年的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出版新書《臺灣山林百年紀》,正值林務局今年全力發展國產材,16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特別邀請林務局長林華慶和原住民代表歐蜜偉浪,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論壇。林華慶當場允諾,今年將辦林業政策說明會,讓更多人參與討論;並已著手整理臺灣林業史,不只官方說法,還要注入環保團體、原住民觀點,今年會提出史綱,期望建構出臺灣林業發展面貌。
毛豬價下降免驚,國產豬肉衛生安全供應
受中國爆發非洲豬瘟影響,國內雖無疫情,消費者信心仍受影響。過往年節前毛豬每公斤價格約在75元,近日則為68塊錢,中央畜產會則說明,65元到75元之間都屬正常價格範圍,因應年節屠宰量微幅上升,無須恐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強調,國內豬肉從飼養到屠宰全程皆有獸醫師把關,衛生安全無虞,國人儘管放心食用。
【又見死豬】馬祖東莒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
繼金門海漂豬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後,馬祖17日一處無人島的死亡豬隻,也在今天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應變中心)表示,基因片段與中國分離病毒株相似度達100%,由於該島沒有飼養豬隻,依地理位置研判,該頭死豬應自中國漂流過來。
防春節後蔬果價下跌,農糧署擬在北農建冷鏈系統
再兩周就是農曆過年,去年春節後,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因蔬果爆量、消費疲軟、連續休市等多重因素,整體蔬菜拍賣價跌三成。為避免重蹈覆轍,農糧署署長胡忠一今天在年終記者會上表示,已開始輔導農民轉作,並預計今年補助北農建置冷鏈系統,延長蔬果保鮮期,待24日北農董事會選出新的總經理和董事長後,雙方就會開始洽談。
農航所新書,紅外光映照臺灣60年變遷
今年是九二一大地震20周年,這起臺灣史上最嚴重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當時災區道路全面中斷,杳無音訊,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第一時間挺進,拍下中橫公路柔腸寸斷的場景。農航所出版新書《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從80多萬張照片篩選136張精華,包括肉眼見不到的紅外光所拍底片,濃縮寶島60年來經歷的天災、農業變化、經濟起飛、環境公害等,在不可見的光束中照見未來。
銀髮當自強!不靠政府補助,由瓷磚與火腿打造的日本地方創生傳奇
地方創生是居民想要,還是政府想給?2019年被行政院訂為地方創生元年,除了業者嗅到這是門好生意以外,臺灣人還能獲得什麼。此文舉了兩個不拿政府補助金,卻能成功再造,讓居民創生的好例子,尤其顛覆臺灣政府鼓勵年輕人投入地方創生的政令老梗,看這些銀髮族怎麼創生地方。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稻豆輪作復耕農地,經營規模化打造品牌影響力
桃園市臨海鄉鎮中,位於西南方的新屋區,曾是臺灣水稻產量最高的鄉鎮,至今仍是臺灣北部重要糧倉。這裡曾面臨大片農地休耕、荒蕪的景象,但在桃園市新屋區稻米產銷班第8班的努力之下,不僅大幅提高水稻種植面積,第1期作產值高達2千萬元,近期更成立「北區非基改大豆雜糧集貨處理中心」,為臺灣雜糧產業再添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