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秈17號出列,畜試所開發飼料米,養出美味米飼雞

文/畜產試驗所 圖片提供/畜產試驗所

臺灣人越來越不愛吃飯,隨著飲食西化的趨勢,臺灣人的飲食習慣正在慢慢改變,根據統計國內的白米需求量逐年下降,過去20年來已減少了14.3公斤,然而稻米生產依舊維持一定產量。為了擴大國內稻米消費量,畜產試驗所(以下稱畜試所)特別以臺中秈17號作為飼料米來取代玉米,發現食用飼料米的土雞,不論是在肉質以及風味上,皆有明顯提升,適合畜產業規劃取代。

臺中秈17號好處多多,進而開發米飼原料

透過米來做為飼料原料,畜試所表示,由於臺灣稻米產量與品質都有一定水準,發展飼料米不僅可增加原料來源,還可降低因進口飼料原料價格波動的衝擊並且活化農地。有鑑於此,在諸多臺灣稻米品種選擇上,最後由於臺中秈17號具備了穀粒產能高、蛋白質含量高、碾糙率高、高抗倒伏性、適應能力強等多項優點,因此選中該品種來進一步研發製作。

如左圖所示,若以百分百糙米取代飼料中玉米量,蛋黃顏色較淺;而在補充類胡蘿蔔素後,右圖的蛋黃色澤變較為紅。四

米飼土雞肉質更加軟嫩,風味也佳

經過一段試驗後,畜試所發現,食用飼料米的土雞,其雞胸肉質則會變得較為柔嫩,同時在香氣及風味評分也較為優越;而在蛋雞部分,產出的雞蛋則因糙米缺乏葉黃素,所以與一般蛋雞相較之下,蛋黃顏色會較為淡化,因此飼養時可再加以補充類胡蘿蔔素,以維持其鮮黃色澤。畜試所也表示,雖米飼禽肉及雞蛋與一般產品的外觀、風味存有部分差異,但伴隨其他功能性飼料使用,仍可進一步改善風味或接受性,若一般相關業者願意嘗試生產,也可進一步洽詢。

延伸閱讀

畜試所用稻米取代玉米,讓臺灣也能生產米飼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