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蛋雞
從2022年底開始的雞蛋產銷爭議,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小小一顆雞蛋成為過去一年多討論極為熱烈的輿論焦點,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甚至可說不遜於總統大選。原本市場中並不起眼、長期供應平穩的雞蛋,為何會出現如此劇烈的產銷失衡?臺灣的雞蛋產銷體系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回顧缺蛋爭議,一般民眾對雞蛋缺貨的感受,大多是從2022年底開始,傳統市場、超市通路的供貨吃緊,貨架上的雞蛋經常售罄,價格明顯走揚。
立法院經濟委員今(11)日邀請農業部報告委託中央畜產會執行雞蛋專案進口等業務情形,針對立委吳怡玎、曾銘宗等人質疑畜產會進口冷凍液蛋未依《政府採購法》公開招標,農業部表示,畜產會目前使用自有資金辦理委託進口,不受採購法規範。
蛋農及蛋商公會產銷雙方3日決議調漲蛋價每臺斤3元,今(4)日起批發價漲至每臺斤53元,周三(6日)產地價再調升至每臺斤43.5元。國內雞蛋產能尚未恢復到需求量水準,農業部畜牧司推估,國內產能有望在年底恢復水準,適時供應年底消費旺季。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歷經10年育成可產藍殼蛋的新品系「天晴烏骨雞」,不僅產蛋數較國內商業烏骨雞多近一倍,可穩定產出藍殼蛋;多種營養含量還比一般褐殼雞蛋多1至2倍,適合繁殖生產藍殼烏骨雞蛋,也可與白殼蛋雞雜交、生產藍殼雞蛋,有望開發特色農產品。
農委會今(11)日召開蛋雞產業專家會議討論產業精進措施,多位專家指出現況蛋箱、蛋籠流通可能造成疫情傳播,支持全面推動洗選制度,截斷傳播鏈,農委會將逐步推動雞蛋洗選管理比例達8成,納入早餐、餐飲及烘焙業等業務通路用蛋,今年將先試辦。此外農委會將建立1個月安全庫存、約5千萬顆滾動倉儲,以增加調節彈性。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國內蛋雞產蛋隻數持續成長,現在估計達3,150萬隻,產能逐漸恢復,雞蛋進口3月底前500萬顆雞蛋,4、5月每個月進口超過3千萬顆,補足國內缺口;等到夏季產能高於需求,農委會將擴大庫存因應冬季禽流感疫情,並推動蛋中雞場政策型保險,避免蛋農因怕疫情損失而不敢養。
面對國內雞蛋供應不足,蛋價上漲,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楊明憲分析,蛋價居高不下與國際飼料價格持續高漲有關,禽舍升級有助提升蛋雞產蛋率,但可能緩不濟急,短期內建議增加雞蛋進口,業者使用蛋盤盛裝雞蛋、淘汰傳統塑膠籃,即可降低耗損率1成。
蛋雞產業亟須進一步升級,文化大學副校長、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王淑音建議傳統雞場升級非開放式禽舍,隔絕禽鳥疫病、降低氣候變化衝擊,強調蛋農應改為「統進統出」生產模式,提升生物安全;雞蛋蛋箱在市面流通也可能傳播疫病,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名譽教授許振忠建議國內設置洗選中心,洗選雞蛋也清洗蛋箱,阻絕疫病傳播。
國內有中雞場、蛋雞場卻獨缺種雞產業,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表示,主因蛋種雞育種成本太高,培育出一個性狀穩定的品種可能得耗時10餘年,投入上億元;而且臺灣市場小,種雞要有外銷市場才具誘因,但國內仍是禽流感疫區,種雞無法出口,也增加建立種雞產業的難度。
蛋價與供需問題橫掃全球,為扭轉蛋雞產業結構性問題,農委會將強化產業鏈韌性,確保「蛋種雞、蛋中雞、蛋雞」上中下游的節點不斷鏈。最源頭國外進口的蛋種雞數量,在全球紛紛搶單下,農委會爭取到加拿大、法國及美國訂單,尤其法國協助最多,一舉讓今年總量管理調高至30萬隻。今年還將首度新增蛋中雞的育成率調查,掌握數據,分散產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