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土雞復興路迢迢,後端屠宰、冷鏈運輸成難題

文/郭琇真 首圖攝影/謝佩穎

有史第一次,臺灣土雞保種巨擘李淵百、接班人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催生「大武森雞」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等產學專家,20日齊聚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台灣土雞論壇」,暢談土雞復興的辛酸血淚和產銷難題。

近年來,臺灣土雞界刮起一陣旋風,10年前因莫拉克風災重創的屏東縣霧臺鄉大武部落重建後,開啟大武森雞的飼養事業,品質獲外界青睞,如今每月開放150隻訂單已能如數售完。其模式陸續吸引南投、臺中其他山區部落取經,創立奧萬大楓紅雞、谷關里山雞等品牌,不過他們都遇到一項難題,那就是很難找到屠宰場配合屠宰。

2013年農委會為防堵禽流感,實施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改為全面電宰的政策,當時外界曾抨擊,受制大型電宰場的經營模式,此舉將阻斷土雞小農生計。土雞因個體差異大、飼養量少,要找有意願的屠宰場本就不易,大武部落花費3年才將屠宰和冷鏈體系建置完成,剛起步的奧萬大楓紅雞至今找不到「剁雞手」,第二批土雞可能得部落組織工班,親自下山到屠宰場一趟了。專家表示,特色土雞正邁向復興的康莊大道,然而後端屠宰、冷鏈運輸問題,有賴政府協助解決。

大武森雞轉動部落重建生機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縣霧臺鄉,霧臺鄉6個村落,包含吉露村、好茶村、阿禮村等陸續要求遷至永久屋,唯獨大武村因位處內陸、受損相較輕微,再加上前村長、現任大武部落就地重建協會執行長彭玉花的號召下,成為6村中唯一原地重建的部落。

大武部落一開始決定飼養土雞是為了自給自足。屏科大教授陳美惠回憶,2014年前大武部落聯外道路遲未建好,為了避免斷炊,陳美惠從中興大學的土雞保種中心要來「中興紅羽1982」小雞給部落飼養,可作為蛋白質的穩定來源。

中興紅羽1982是興大動科系保種35年的品系,取材自民國70年代的臺灣土雞,其活動力強、耐熱、抗病力好,興大將其中換肉率良好的B品系和產蛋率高的L2品系二元雜交,造就出中興紅羽1982腿肉多、脂肪少、皮薄骨細、性成熟早等特質。

從興大把小雞接回部落後,陳美惠初期一戶配給20隻個別照顧,結果因不同居民飼養差異,有的過肥、有的過瘦,有的甚至被黃鼠狼刁走。陳美惠和彭玉花討論後便興起「公共雞場」的想法,採集中管理,土雞生產的雞糞再製成有機堆肥,供給紅藜、小米田使用,紅藜收成後的莖桿則可取代木屑作為介質來源,製成紅藜桿太空菇包,林下循環經濟的藍圖於焉完成。

如今,大武森雞每月已可固定賣150到200隻,每每訂單開放,總銷售一空。這模式在去年陸續吸引南投林管處技正林國彰、臺中市大谷關原民社區前來取經,分別創立「奧萬大楓紅雞」、「谷關里山雞」等品牌。

由左至右,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臺灣土雞保種專家李淵百、興大動科系教授陳志峰、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謝志誠、中央畜產會副執行長姚量議、興大動科系教授兼畜產試驗場場長陳洵一等產學專家,20日齊聚「台灣土雞論壇」。(攝影/郭琇真)

不同的是,林國彰說,創立奧萬大楓紅雞品牌的背後是想讓山地和農業轉型,南投縣許多山地森林,因山區居民為了生存,正逐步被夷為平地、種植高麗菜等經濟作物,有的甚至將土地使用權轉賣給平地人,一買就是5年、10年、甚至99年,如何讓當地原住民有辦法把土地留給自己,同時兼顧生產生計,是一開始的初心。

小型雞農難覓屠宰場 特色土雞復興的最後一哩路

只不過林國彰後來發現,土雞飼養不難,重要的是後端的屠宰及冷鏈管理。2013年農委會為防堵禽流感,實施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改為全面電宰的政策,當時就曾引發外界抨擊,此舉是在阻斷土雞小農生計、扼殺土雞產業。攤開農委會統計數據發現,近10年來有色肉雞(含仿土雞及土雞)屠宰隻數從2007年的1億2283萬6千隻逐步降到2017年的1億65萬5千隻,屠宰量硬是萎縮了15%。

林國彰說,土雞因個體差異大再加上飼養量少,要找屠宰場配合屠宰本就不易,他們是逐一挨家挨戶撥打電話,才終於找到南投埔里有一家小型屠宰場因認同理念、願意協助。

「不過小型屠宰場這幾年開始被大型屠宰場併購,越來越難以生存,導致屠宰場員工後來也離職,未來第二批奧萬大楓紅雞屠宰場難以提供剁雞服務,得要我們部落組織一個工班,跟車下去協助了。」林國彰苦笑著說。

不只奧萬大楓紅雞遇到這難題,陳美惠說,大武森雞初期建立品牌時花了快3年,才把後端屠宰、冷鏈運輸等系統建立,屠宰場屠宰雞隻一批動輒上千隻、上萬隻,大武部落一個月出雞才100、200隻,數量過少、會擾亂屠宰場既有排程,中間一度勸說三家屠宰場都無法突破,後來她只好動用關係、拜託屏科大畜產系老師出馬一起說服,才找到屠宰場願意調度空間給部落使用。

中興大學動科系畜產試驗場目前正在興建小型氣冷式屠宰場,不過主要是為了做教學研究使用,場長陳洵一說,雖然未來可協助鄰近的臺中、南投山區的小型飼養戶進行屠宰,但距離較遠的屏東、花蓮有意飼養土雞的小型農戶不可能運到此地宰殺,這部分農民得自己尋求有意願的畜牧場,再來則需仰賴農委會和相關財團法人協助設立小型、在地化的屠宰場。

土雞準備進入屠宰線屠宰。(圖片提供/食雞大好-中央禽報局)

防檢局:部落可思考共同運銷、共同屠宰

農委會防檢局肉品檢查組組長林岩表示,基本上目前高雄岡山、嘉義竹崎等土雞放養區因為距離都市較近,比較沒有屠宰問題,較有困難的會是山地偏遠的部落飼養戶,這類農戶若有意設置在地的小型屠宰場,農委會可協助媒合,讓農民和農業金庫貸款,湊足建設資金。

若農民沒有資本設立,未來或許可思考採共同運銷、共同屠宰的模式,也就是部落週邊區域串聯一定的運銷量,農委會可委請中央畜產會或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協助尋找合適的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