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IFOAM ASIA】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看見有機農業訓練不只練技術,而是生活技能

2018年9月,IFOAM ASIA在菲律賓舉辦有機青年論壇,會議開始前,一群各國的有機青年夥伴,特別透過安排前往民答那峨島各地有機農業訓練中心參訪,認識在地如何推動以及互相交流,共同思考如何提升有機農業訓練能量。此番行程之中,我們看見了當地有機示範農場如何運用生活之中最天然的方式與素材,進行一系列培育種植。

【專家見解】金門豬禁運14天今解除,專家關切風險管理恐不足

因應非洲豬瘟防疫工作,金門豬肉禁運14天,17日正式解禁。不過臺大和中興大學獸醫專家提醒,現行移動管制規定14天恐不足。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會因豬隻品種、個體免疫系統等差異而有落差,國際間曾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可能達15天,英國估計可達30天,站在風險管理角度來看,盡可能把移動管制時間拉長,甚至到一個月,政府在管理上較有把握。

年節將至,羽毛公會:添購羽絨被請認明CAS標章

正值冬季,寒流紛至,17日台灣區羽毛輸出業公會召開記者會,展示擁有CAS認證的國產羽絨。臺灣羽絨年出口產值高達53.9億,是世界三大出口國之一,不過由於常有不肖業者拿羽絲絨與羽毛魚目混珠為羽絨產品,公會理事長張詔凱呼籲,消費者購買時可認明CAS標章,通過驗證的CAS國產羽絨需檢驗成份組成、pH值、蓬鬆度等品項,品質較能把關。

竹子不足以成家,是因為我們怕被當窮人/史任捷

你很可能在節能減碳的宣導中看過無數次「拯救北極熊的家」,可是什麼是家?該如何拯救?綠建築師對於這個問題,肯定會給你「少開冷氣」以外的回答。

【有機農業3.0】有機農場經營效益極大化,社區支持型農業到規模化生產,產銷穩定得從定位著手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至今,除了少量多樣化生產,也朝向規模化生產,各有不同經營模式與目標通路。注重食品安全、友善環境之外,有機農民亦面臨穩定產量、收益等課題。除了符合《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如何擬定經營方針策略至為關鍵。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推動,預期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但投入或轉型有機農業之前,應先確立自身定位,再進行合宜的農場設計,一起來看看不同規模的有機農場,各有哪些發展策略。

小農場冷鏈救星?美國ColdPICK研發創新的「移動式冰箱車」

農產業的儲藏設備對規模較小的生產者往往是巨大成本負擔,美國儲運設備公司正在設法解決這樣的困境。不只是臺灣,美國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了農產品的運銷模式,消費者在上午手指一點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新鮮的蔬果,這種被稱為「New Fresh Paradigm,NFP」類似臺灣的4h送達服務,逐漸成為農民經營農場的必要手段。

【即時】盤點廚餘養豬跑出數百家「黑戶」,農委會將強力輔導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16日召開第5次會議,外界關注的廚餘養豬防疫問題,各縣市政府限時一週盤點發現陸續有「黑戶」跑出來,目前包含新北市、新竹市等6縣市就有1076場廚餘養豬業者申請再利用檢核,加上有意離牧68場、轉用飼料220場及尚未決定的114場等,加總至少超過1400場,場數已超過上週原本統計的1155場。

農委會副主委三缺一,陳吉仲鎖定農糧專才

行政院長蘇貞昌率領的新內閣13日走馬上任,農委會代理主委陳吉仲扶正為主委,16日首度和媒體茶敘,宣布農委會主秘張致盛接任發言人一職,陳吉仲談到目前除延攬前漁業署長陳添壽任副主委發揮所長,黃金城留任接續畜牧防疫工作外,剩下的一位副主委懸缺希望能尋覓農糧管理的專才,讓三位副主委都能各有專精。希望擺脫過去外界批判農委會副主委淪為政客選舉跳板的罵名。

【防非洲豬瘟】手提行李100%查驗 桃機建立3道機場防線

農曆新年將至,往返兩岸的旅客數量將大增,過去財政部關務署統計,春節為旅客攜帶違規物品入境高峰期。行政院長蘇貞昌14日視察桃園機場時,發現旅客手提行李僅有30%的檢驗率,恐成防疫漏洞,應達100%檢查。

申報即將截止,2019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獎勵措施調整

由農糧署所推動的「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於今(2019)年邁入開辦第2年,透過對地直接給付,提供農民在繳售公糧以外不同的方案與選擇。2019年為了持續推廣計畫,農糧署不僅針對各項措施做出調整,同步也將已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農民們納入,可參與稻作直接給付,另外也將加碼獎勵金,鼓勵農友們一同來種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