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OAM ASIA】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看見有機農業訓練不只練技術,而是生活技能

文/何嘉浩 攝影/何嘉浩
2018年9月,IFOAM ASIA在菲律賓舉辦有機青年論壇,會議開始前,一群各國的有機青年夥伴,特別透過安排前往民答那峨島各地有機農業訓練中心參訪,認識在地如何推動以及互相交流,共同思考如何提升有機農業訓練能量。此番行程之中,我們看見了當地有機示範農場如何運用生活之中最天然的方式與素材,進行一系列培育種植。

有機技術訓練目的,是為了人民的安置及溫飽

民答那峨島位於菲律賓南邊,因為少有颱風侵襲,故適合農業發展,如著名的都樂(Dole)香蕉園即座落於地。但由於當地內戰剛結束,地方政府為了讓人民得以安置及溫飽,便與民間合作建立許多有機農業訓練中心,協助農民學習作物生產。

當地培訓中心,主要輔導在地農民如何經營有機農業。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位於Kasuwagan市區內的有機農業培訓中心。由於當地有機農業鼓勵自製堆肥,因此現場就有蚓糞堆肥教學,材料主要是在地作物殘渣、雜草及動物糞便,走近一聞,並沒有腐敗的臭味,雖然現場無法確認有無肥力檢測報告,但看來發酵的品質還不錯。該中心同時也是農產品販售點,現場陪同介紹的市政府農業局長官Adelino F. Rico表示,在計劃支持下,農民在販售上是沒有問題的。

培訓中心的一旁還有一所名為Doña Laurana Rosales的農業學校,提供學生學習有機農業。特別的是,這所農業學校也提供讓反抗軍的孩子前往就讀,甚至畢業後還有機會獲得政府雇用,不受父母背景而影響未來發展。另外基於毒品氾濫問題,旁邊還有吸毒者康復中心,為成癮者提供復健。受訓完,也考量農民也許沒有經費投資農場,將會提供一筆援助金協助。

Kasuwagan示範農場,整體都是建設於椰子林下。

種菜、畜牧都在椰子林下,標準的「林下經濟」

想到熱帶島嶼會想到什麼植物呢?第一個念頭當然是椰子。參訪行程沿途都是椰子林景觀,因此當地農場有許多都是在椰林下所開發,Kasuwagan示範農場也是,經營模式非常「林下經濟」,而且作物品項非常多,包含香蕉、紅龍果、咖啡、茄子、空心菜、蔓越莓等等,還有飼養山羊及雞禽,現場可以參考他們如何訓練農民培育菜苗及種植。

有趣的是,IFOAM ASIA參訪夥伴發現,種植的茄子下位老葉都已貼地,也沒做整枝,幾位夥伴一時手癢,開始跟農場農民討論起茄子整枝修剪,會發現雖然這兒規劃為示範農場,但在農業技術上仍有進步空間。但這也不禁讓人反思,在菲律賓是否無需特別管理,即可符合市場需求?而臺灣認為的栽培基本概念,套用在菲律賓又是否可行呢?

然而,在抵達位於Misamis Oriental省份的城市Cagayan de Oro,參觀有機農夫市集時,先前的疑問全然得到了解答。走逛市集,就能發現消費者對品質要求不高,農民的次級品也能夠順利銷售,根據當地數據指出,從2018年1月到9月初,銷售額達到730萬披索(相當於台幣420萬),以當地消費水平來說,是很好的利潤,這是在地支持有機的一種表現。

由於資源較為匱乏,當地農民也巧妙地善用手邊資源,椰子殼遂成了在地相當重要的資材。

椰子葉也能拿來立支柱?善用自然資材的有機農業模式

行程中我們亦發現各地有機農業示範農場有個共同點:十分善用當地資材進行農場建設。例如Kasuwagan示範農場的羊舍、雞寮,便是利用木材、竹子及椰子葉等天然素材所搭建;另一處的Maristella Rallos教學農場,則是運用大量的竹材架高畦面,用自製的堆肥土來栽培作物。無獨有偶,同樣也都有用竹子搭建羊舍及雞寮;另一個Arbuis family farm也有類似的概念,但由於是在椰子林下,因此則以椰子殼堆高畦面,椰子葉拿來當支柱種植爬藤的瓜果及菜豆。

從上述3個農場看來,作物種類少量而多樣化,因農民經濟能力較差,無餘裕可採購農業資材,故皆以在地素材建設農場,並且考量農業肥培資材取得不易,所以堆肥製作教學也占了各農場很重要的比例。

Maristella Rallos已經投入有機農業兩年,善用竹材及堆肥栽培作物。

有機農場露天栽培,也能有生產力

而在這趟農場參訪行程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最有規模化及生產力的Rodrigo Edyesca農場。農場總面積至少廣達5公頃,種植著滿滿作物,包含南瓜、空心菜、山藥、茄子及各種白菜,依白菜為例,即至少有2分地左右,就面積與其他示範農場相較,堪稱頗具規模。

規模甚大的主因,也許與主要製作有機椰子汁及各式椰子加工農產品的國際椰子製造商Axelum Resources Corporation有關。事實上,Rodrigo Edyesca農場為其旗下農場、屬於Axelum企業社會責任項目之一。有鑒於此,農場主人Rodrigo曾受過IFOAM的有機農業課程訓練,主要協助貧窮、需要養家活口的人,學習有機農業生產,以解決飢餓問題。

正因如此,Rodrigo Edyesca與其餘示範農場與眾不同之處,更不僅僅是規模大小而已。如就栽培而言,滿江紅是各地許多示範農場會培養的植物,主要是用來做堆肥以及餵養鴨鵝的飼料,然而菲律賓一般的示範農場都只有培養一小區塊、甚至僅有臉盆般大小的滿江紅,而Rodrigo則是規劃了約半分地面積的3個大池,用以分批培養滿江紅。不過讓人訝異的是,此行拜訪的農場中,卻都沒有將滿江紅運用於水稻田,經詢問當地農民得知,主要是擔心滿江紅會隨著灌溉水到處流動,甚至漂走,因此不會用在水田上。

Axelum農場的滿江紅,主要供水禽飼料及堆肥用

另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國人對白菜的印象,是容易受到病蟲害侵襲的作物,但在民答那峨島,看到的蟲孔或病害痕跡都很少,只有些微咬痕,而且都是露天栽培,這與國人對於有機農業生產,難以進行露天栽培的印象,倒也是迥然不同。

此行參訪,雖受限於時間安排,難以進行深度探究,僅能與各示範有機農場稍稍交流訪談,不過卻也足以令人省思,若有機農業推廣者僅能以臺灣之所見,即判斷有機農業是否可行,可能過於狹隘。面對這廣大而開放的世界,如能以寬闊心胸、思維與眼界,和各國交流討論,或許在這彼此來往間,也能尋找到適合於臺灣推廣的有機農業推動方案。

延伸閱讀

【IFOAM ASIA】有機也可以很青年,剖析IFOAM ASIA如何倡議有機農業運動

【IFOAM ASIA】從武器到農場──透過有機農業開啟和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