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航所新書,紅外光映照臺灣60年變遷

文/林慧貞 圖片提供/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今年是九二一大地震20周年,這起臺灣史上最嚴重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當時災區道路全面中斷,杳無音訊,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第一時間挺進,拍下中橫公路柔腸寸斷的場景。農航所出版新書《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從80多萬張照片篩選136張精華,包括肉眼見不到的紅外光所拍底片,濃縮寶島60年來經歷的天災、農業變化、經濟起飛、環境公害等,在不可見的光束中照見未來。

全臺第一本紅外光歷史航拍書籍

齊柏林的紀錄片《看見臺灣》,讓許多人驚艷空拍之美,雖然現在空拍機、無人飛行器已經蔚為潮流,但在60年前,這種「上帝之眼」式的拍攝角度,只有少數單位辦得到,其中一個就是農航所。

1959年,為了調查森林資源,農林廳成立農林航空測量隊,1980年正式擴編為農航所,負責全臺航拍,任務也從一開始的森林調查,跨足到農地、公害、天災航拍。累積至今,農航所已留存80萬多張照片,其中又以「彩色紅外片」最為特殊。

人類肉眼看不見紅外光,經紅外光拍攝的物品,因反射、吸收光線多寡不一,在底片上呈現不同深淺的顏色,例如健康樹木因葉綠素反射紅外光的量多,在底片上呈現鮮明紅色,水體則吸收紅外光呈藍色。

1990年代松材線蟲肆虐全臺,農航所銜命調查,書中收錄1994年北宜公路兩側松樹照片,部分松樹因感染松材線蟲大量枯死,在紅外光底片上呈現黑褐色,和健康樹木的紅色有著鮮明對比,帶著瑰麗的奇異美感。

因植物吸收、反射紅外光的差異,彩色紅外片可呈現森林被松材線蟲侵入狀況。(攝影/林慧貞)

紅外光特性也讓農航所任務越來越多元,包括協助農政單位調查甘蔗與稻穀數量、判定造林地內的鹽霧災害、東臺灣大濁水溪流域的水泥盜採等等。

此書作者黃同弘專研歷史地理學,第一次看到農航所的彩色紅外片直呼「挖到寶了!」至今回想仍激動不已。「這是全臺第一本紅外光歷史航拍的書籍!」黃同弘說,紅外光攝影通常是軍事用途,全世界都很少見紅外光的航拍書籍。

90年代彩色照片,紀錄土地創傷

翻開《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彷如進入時光隧道,看見「臺灣錢淹腳目」年代,工廠、房子一間間蓋,道路蜿蜒如蛇攀附上山,卻也同時目睹大自然的反撲,如命定預言般不斷上演。

90年代,農航所增加彩色反轉底片拍攝,留下許多珍貴的天災紀錄。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一夕改變臺灣面貌,屋倒人亡、山崩橋毀,農航所隔天即飛進災區,5日內完成災區初步的彩色航空攝影,拍下中橫公路土石崩塌、塵煙揚起瞬間。書中農航所空拍人員回憶,「二十四日天空出奇地藍,但地上卻幾乎沒有一座山是完整的。」

中部橫貫公路在九二一大地震後三天柔腸寸斷,土石依舊不斷崩落。

而費時4年興建、被視為人定勝天的中橫公路,九二一大地震後上谷關到德基路段嚴重坍方,投入超過20億經費整建,2004年一度預計通車,沒想到當年7月來了敏督利颱風,再度封閉,僅供當地居民和工程車行駛便道,直到去年底才開放公車通行。

2000年後,農航所拍下大量的天災彩色照片,黃同弘自陳,篩選照片時,只能焦急地隔著電腦螢幕,「觀看故事主人翁與命定災害的賽跑。」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比賽,在全臺每處上演。例如1996年賀伯颱風,引發南投縣信義鄉豐丘部落上游野溪土石崩落,黃同弘調查,類似事件11年前尼爾森颱風就曾發生過;更往前回溯,1945年美軍照片,當時豐丘下層階地仍為河床,野溪下方已有崩塌。

竹山鎮的加走寮溪兩側土地也有相仿命運,遭九二一大地震和桃芝颱風接連重創,河流要回本來的道路。

看著這些不可逆的天災,黃同弘不由得感嘆:「好想跟他們說不要住那裡。」期望觀看的人「不會也不應僅有看見。」進一步思考為何走到這一步,背後的經濟、歷史脈絡,負起觀看的責任。

黃同弘認為,除了看見,也要進一步了解背後的經濟、歷史脈絡。(攝影/林慧貞)

農航所60年,盼讓全民的財產被看見

《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每張照片都經嚴謹考據、比對歷史資料,寫下圖說、航向,比起一般政府出版品顯得淺白易懂,可說是一本臺灣人的土地備忘錄。

在邁向60年前夕出版此書,對農航所來說格外有意義。負責統籌的農航所副所長吳淑華表示,農航所影像屬於全民,塵封多年,應該要讓人看見,而且是「被平易地看見、更喜歡地看見」,因此找來專業人員撰寫,希望經由專業的眼光、筆觸,用說故事的方式,有次序、脈絡地讓人民知道,我們生長的土地以前如何走過來。

航拍照充滿細節,客觀的影像到了不同人眼中,碰撞出的意義已然超出照片本身。

農航所副所長吳淑華(左)認為航拍照片是全民資產,希望被更多臺灣人看見。(攝影/林慧貞)

曾有一位讀者翻到書裡臺中1983年舊照片,一字不漏地說出建築物和市街名稱,連臺中一中裡頭的麗澤樓、圖書館等建築物命名都背得出來,黃同弘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讀者就是臺中一中校友。

這位讀者感嘆地說,後來很多建築物都拆掉了。而航拍的那一天,這位讀者竟就在麗澤樓裡上課,這張照片為他和臺中留下永恆的合影。

黃同弘表示,全幅的航拍照,毫不保留地凝結了當下的歷史,含有巨量資料,因此堅持看完80萬張底片才著書,用美感初步篩選照片,揚棄所有設定好的主題,「因為史料能給予的遠遠超過想像。」

吳淑華說,農航所的任務是記錄當下,「我們是一個忠實、沉默,但必須持之以恆,永遠不間斷紀錄的角色。」照片後來會產生什麼意義,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期望這本書被更多人看見,帶來不一樣的意義。

購買資訊:

1.國家書店

地址:10485 臺北市松江路 209 號 1 樓

網址:www.govbooks.com

2.五南文化廣場

地址:40642 臺中市北屯區軍福 7 路 600 號

網址:www.wunanbooks.com.tw/wunan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