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防非洲豬瘟】違規帶疫區肉品,當場未繳清罰款禁止入境

年節將近,農委會1月23日和1月24日,共驗出4例來自中國的豬肉製品含非洲豬瘟病毒,累計達18例。為防範春節往返中國人潮造成防疫漏洞,內政部移民署24日祭出新措施,外來旅客自疫區違規攜帶豬肉,經裁處20萬元,且無法當場繳清者,直接拒絕入境,5年不能來臺,期滿後若該民眾重新申請入境,再另行評估。新措施25日凌晨0點後生效。

農航所典藏室開幕,展出骨董級航拍設備

數位相機發達,輕按快門,一秒就留下永恆。但你可知道,以前的人要花三、四個小時調色、顯影,才能成就一張照片?

全臺營養午餐溯源達5成5,未來擬納幼稚園高中

為確保全臺國中小186萬學生食用國產安全農產品,農委會自107學年度第1學期起與教育部、衛福部合作,推動學校午餐優先選用國產可追溯食材。開辦至去年11月總覆蓋率達55%。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23日)於記者會表示,期望在2年內百分百達標,未來也將納入幼稚園與高中,擴大安全國產農產品的覆蓋範圍。

禽流感案例兩年降近5成,農委會加強H5N2防疫工作

臺灣曾出現過H5N2、H5N3、H5N6、H5N8等不同禽流感病毒株,4年前全臺禽場爆發大規模禽流感疫情,整體產值重創超過60億。2017年2月花蓮某鵝場首度驗出可禽傳人的H5N6,促使農委會強制全臺鴨子屠宰前需進行病毒檢測等多項防疫措施,經多年努力,農委會23日對外宣布已清除H5N3、H5N8、H5N6亞型高病原禽流感病毒,獨剩H5N2仍未清除,且這兩年禽流感爆發案例也大幅降低46%。

挽救高麗菜菜金菜土,農委會擬推6元保價收購

高麗菜每年菜金菜土循環,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2日出席「推動農業保險成果發表」會後表示,將精進「高麗菜登記收入」制度,未來農民向種苗場訂購種苗前一個月,可先到農會登記,除可獲得有機肥料補助外,一旦市場價格下跌,政府可對有登記農民採「最多2公頃、每公斤6元」的保價收購,如此誘因鼓勵農民登記,農委會評估,可望提前一個月就掌握高麗菜種植資訊,進行產銷調節。詳細配套方案預計28日對外說明。

臺中秈17號出列,畜試所開發飼料米,養出美味米飼雞

臺灣人越來越不愛吃飯,隨著飲食西化的趨勢,臺灣人的飲食習慣正在慢慢改變,根據統計國內的白米需求量逐年下降,過去20年來已減少了14.3公斤,然而稻米生產依舊維持一定產量。為了擴大國內稻米消費量,畜產試驗所(以下稱畜試所)特別以臺中秈17號作為飼料米來取代玉米,發現食用飼料米的土雞,不論是在肉質以及風味上,皆有明顯提升,適合畜產業規劃取代。

臺灣土雞復興路迢迢,後端屠宰、冷鏈運輸成難題

有史第一次,臺灣土雞保種巨擘李淵百、接班人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陳志峰、催生「大武森雞」的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等產學專家,20日齊聚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台灣土雞論壇」,暢談土雞復興的辛酸血淚和產銷難題。

【有機農業3.0】如何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農場規劃為關鍵,預防風險即為降低成本

臺灣有機農業發展至今,除了少量多樣化生產,也朝向規模化生產,各有不同經營模式與目標通路。注重食品安全、友善環境之外,有機農民亦面臨穩定產量、收益等課題。除了符合《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如何擬定經營方針策略至為關鍵。隨著《有機農業促進法》推動,預期鼓勵更多農民投入有機農業生產行列,但投入或轉型有機農業之前,應先確立自身定位,再進行合宜的農場設計,一起來看看不同規模的有機農場,各有哪些發展策略。

番茄莖部呈黑骨?小心「晚疫病」現身田區

近日強烈冷空氣南下使得氣溫驟降,對此中央氣象局指出,除了溫度變化,水氣增多、連帶地降雨機率也將提高,預估這波濕冷天氣將延續3至4天。面對這番天氣變化,農友們除了要做好保暖措施之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臺中場)也特別提醒,番茄晚疫病好發於近期這種濕冷天候,呼籲農友得適時加強預防工作,以避免番茄植株大量罹病以至全園廢耕,影響到後續品質與產量。

百噸鯖鰺漁船進紅火心,專家呼籲密切監控捕撈量

有媒體報導,漁業署預計在春節後開放100噸以上扒網漁船,進入蘇澳外海傳統漁場「紅火心」捕撈80次。對此農委會坦承正在進行相關修法,完成後將會預告60天,徵詢各方意見。專家提醒,若修法通過後,一定要密切監控捕撈量,捕魚期一結束就要立即討論鯖鰺資源量,突然大批漁船進入捕撈,除了需注意資源量問題外,可能還會衍伸魚價下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