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育翻越瀑布、爬崩壁,臺灣首部瀕絕植物紀錄片勇奪2018美國三項大獎

文/林宜潔 圖片提供/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耗費6年企劃,2年拍攝,農委會特生中心4K生態影片《絕處逢生_讓瀕絕植物回家》(下簡稱《絕處逢生》)片長24分鐘,影片裡的第一主角,就是蘭嶼族群數下降9成,被《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列為極度瀕危(CR)的紫苞舌蘭。

單程400多公里的車船,另需徒步跋涉10數小時的復育路程,特生中心團隊三年來回數十趟,總算讓幾乎絕種的紫苞舌蘭族群數趨於穩定。2018年,《絕處逢生》擊敗全球上千部競賽影片,榮獲美國國際金勳章獎,勇奪自然/環境/野生動物卓越獎、攝影卓越獎、公共服務影片類卓越獎等三項大獎,昨(24日)全片於網路免費公開播映,且有華、台、客、英及日語五個版本。

跟天地搶時間,保育紫苞舌蘭

「為了把紫苞舌蘭種回去,我走到牙齒斷半顆。」催生《絕處逢生》影片的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李權裕表示,紫苞舌蘭(Spathoglottis plicata)在臺僅分布於蘭嶼及綠島,原本數量豐富,後因濫採、森林開發,僅在溪邊峭壁、森林深處零星發現,族群估計數十年來下降9成以上。2012年天秤颱風肆虐,原生地斜坡崩落,族群數量從200株掉到10幾株。也因地形險峻,他與團隊徒步前往時,還不慎踩到地基被淘空的石塊跌落溪中。

李權裕回憶道,當時保育情況緊急,要趁著族群還有種原的時候,趕快採種回到實驗室培育,再送回去原生地補充,確保族群留存。如果時間拖過幾年,恐怕會來不及阻止。他強調,《絕處逢生》是一個物種從幾乎滅絕到復育成功的完整紀錄。

畢業於屏科大植物保護系,熱愛生態攝影,首次執導的陳柏州說,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紀錄者,「植物不會說話,但我們是說故事的人,能透過影片去告訴民眾植物面臨的危機,讓民眾瞭解研究人員與公民科學家為瀕絕植物所做的努力。」

為了到達蘭嶼紫苞舌蘭原生地,特生中心與攝影團隊數年來跋山涉水前往採種復育,也成就了《絕處逢生_讓瀕絕植物回家》生態紀錄片。

三年無悔跋涉,換得500株紫苞舌蘭綻放

「這次行動分三年進行,總共種回500多株紫苞舌蘭。」李權裕表示,紫苞舌蘭目前僅存在蘭嶼東清溪上游。從南投縣集集鎮特生中心出發,400多公里的車船交通里程不算,到達蘭嶼後,還要翻越瀑布,爬崩壁、溯溪跋涉來回10幾個小時,才能進到紫苞舌蘭僅剩的原生地。

到原生地採種成功後,回到特生中心做組織培養或播種培育一兩年,等小苗穩定長成,再依原路背回去種下。「我們來回跑了幾十趟。」李權裕說,這三年來投入的不僅特生中心團隊,《絕處逢生》導演陳柏州與攝影團隊也不以為苦,為了記錄這些美麗時刻,背著攝影器材,次次無懼挺進。最後總共在原生地種回500株紫苞舌蘭,算是保育成功,當然還有賴長期追蹤。

紫苞舌蘭培育成苗後,特生中心人員將苗木引回蘭嶼原生地栽種。

除採取保育行動,也帶動社區保育意識

除了保育行動,特生中心研究人員也邀請蘭嶼在地社區居民,甚至帶著蘭嶼的小朋友進入原生地,親手種下紫苞舌蘭,藉由體驗參與,提升保育意識。

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則說,復育紫苞舌蘭以外,目前特生中心也與林試所、林務局各林管處、屏東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進行「植物方舟」保種計畫。他期望,臺灣未來能突破散落在各法令中的物種保護規則,參考美、英等國做法,以立專法的方式,積極保障瀕絕物種。

《絕處逢生_讓瀕絕植物回家》4K華語版全片線上看:https://youtu.be/7ZoXno0vL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