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3 文章
placeholder-light

【外銷新秀】新品種矮性菜豆「台中6號」登場 外銷日本潛力大

毛豆主要產區在高屏地區,但毛豆無法在冬季生產、業者希望以菜豆填補此一空窗期,台中區農業改良場25日發表「台中6號」矮性菜豆,可適用現行毛豆的機械化設備採收、冷鏈設備等,今年3月已取得品種權,外銷日本潛力十分大。108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中,「外銷主力之作物品項」也新加入了矮性菜豆品項,鼓勵農民種植。

placeholder-light

【汛期將屆】梅雨下週報到 農委會籲農民防災

中央氣象局預報員陳建安說,25日深夜起北台灣會有斷斷續續降雨情況發生,西半部及東北部26日會有局部短暫陣雨,降雨情況不一,27日則集中在東北部與東部沿海地區。

陳建安指出,28日至30日則沒有受到系統影響,各地溫度會達30度以上,第二波鋒面則是今年的首道梅雨鋒面,影響大約2天,局部地區會有較大雨勢,目前觀察也較第一波鋒面來得強。

placeholder-light

【消滅荔枝椿象】靠「平腹小蜂」還不夠 苗栗農改場:需搭配物理防治

近來天氣氣溫逐漸升高,全台各地陸續傳出有大量荔枝椿象活動、繁殖的現象。由於荔枝椿象會造成龍眼、荔枝的果實減產,農民多採用噴灑農藥及人力除蟲的方式防治,或是施放平腹小蜂來抑制荔枝椿象的數量。苗栗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吳怡慧表示,在施放平腹小蜂後,農民也必須要搭配物理防治手段,才能有效減少荔枝椿象數量,民眾若沒有取得平腹小蜂蟲卵,也能透過移除荔枝椿象蟲卵的方式,來達到防治效果。

placeholder-light

【保護白海豚】監測全民一起來 海保署盼推進保護區進程

海洋保育署今年啟動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監測計畫,23日公告第一季西部沿海白海豚族群監測結果,目擊範圍集中在台中港南堤及雲林麥寮外海,累計看到白海豚群5次,18隻(次)白海豚,其中2次是母子對。除了監測計畫持續進行,海保署也號召民眾來當公民科學家,上傳白海豚目擊照,充實國內白海豚族群空間分佈及個體辨識的資料!

placeholder-light

【公糧收購】1期稻作餘糧收購增7萬公噸 農委會估增16億元預算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下鄉時承諾農民一期稻作「餘糧收購」不限制數量,陳吉仲24日召開記者會說明「輔導措施多樣化,稻農收益有保障」中指出,今年一期稻作依照各縣市近5年稻穀每公頃平均產量加計10%,扣除計畫、輔導收購量後,剩餘數量全數以餘糧價格每公斤21.6元收購,預估最多增加約16億元預算,多收購7萬公噸稻穀。

placeholder-light

【農藥管理】放寬除草劑「嘉磷塞」容許標準 防檢局:對國內農民影響小

食藥署於23日預告修正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放寬除草劑「嘉磷塞」在小麥中的殘留容許量,並將小米、高粱、油菜籽等麥粱作物增列在管理適用範圍。防檢局局長馮海東說明,此次放寬標準的作物台灣較少種植,對於農民在使用除草劑上的影響不大,會持續管理農藥販售,避免嘉磷塞被施用在未被核准的作物上。

placeholder-light

【水稻政策】農委會推一期稻輪作、二期轉作景觀作物 盼穩定稻糧產銷

目前我國水稻田一期稻作與二期稻作面積約為27萬公頃餘,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4日記者會後受訪時表示,據農糧署推估,水稻田要降至約25萬公頃才能穩定市場供需,因此農委會推動「水資源競用區第一期稻作產業調整」及「推行稻田第二期作轉作景觀作物」等措施,希望降低稻作面積、穩定稻糧產銷。

placeholder-light

【違規鮑魚】檢驗結果未出爐 中國活鮑「趴趴走」業者遭沒收71萬保證金

今年第一例!中國活鮑魚未經檢驗合格即違規運送,遭相關單位攔下,並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由桃園市衛生局送食品藥物管理署裁處,9月結果出爐,雖然送驗結果合格,但業者仍遭衛福部暫停輸入產品具結先行放行申請權1年,並且沒收保證金71萬5776元。

placeholder-light

【毛豬調配】及早因應端午節 畜牧處調配8千頭毛豬供市

江文全說明,為穩定豬肉市場的供需平衡,畜牧處每個月都會進行毛豬調配會議,依據豬農的飼養情形及市場預估的需求量,與農會、合作社、台糖等毛豬供應端進行會議,同時還會與種豬協會、冷凍肉類工會、肉商公會等代表協調,訂出下個月的豬肉市場預定供應量,讓養豬戶藉此調節毛豬的產量,避免產銷失衡。

placeholder-light

【興大研究證實】喝茶會肚子餓是真的! 四季春含「茶飢素」

四季春是台灣種植很廣,產量很大的茶樹品種,也是國內罐裝茶與手搖茶的主要茶品。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研究所教授曾志正研究指出,四季春中含有「茶飢素」(teaghrelin)成份,能誘導腦部釋放飢餓訊號、提高食欲、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已在動物實驗上證實,研究成果登上期刊「食物生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