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儷方

陳 儷方 image
  • 1237 文章

養豬業太震驚 要求產地標示要落實

明年元旦起,使用瘦肉精的美豬可即進攻臺灣市場,國內養豬界震驚直呼,「簡直太意外!」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監事林承德說,產地標示要怎麼處理,政府得給人民一個交待,下一代的健康要誰顧,農委會應該說清楚。

開放萊豬進口 農委會祭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穩軍心

明年元旦起,含萊克多巴克的美國豬肉、豬肝、豬腎、豬脂肪即可進口到臺灣。雖然開放豬肝、豬腎的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量,但冷凍豬肝、冷凍豬腎都沒有進口,因為品質不符國人食用標準,國內不致於買到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肝及豬腎。至於國民美食常用食材-豬腸、豬腳等,則是除豬肉以外進口較多的品項,但進口豬腸及豬腳並未開放萊克多巴胺殘留,消費者不必擔心吃大腸麵線,會吃到含有萊劑的豬腸

總統府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 食安把關不妥協

瘦肉精美豬要開放進口了!總統蔡英文28日下午宣布,在保障國民健康的前提下,依據科學證據、國際標準,訂定進口豬肉的萊克多巴胺容許值,並且放寬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蔡英文強調,將要求落實產地標示,零售市場及餐廳、便當店均需標示牛肉及豬肉來源,同時政府也會準備100億元基金,確保國內豬農權益不會受到影響。

氣象局估秋颱生成數量將略多於平均 望帶雨量

告別了今年夏季的高溫少雨,未來秋季雖然氣溫仍可能偏高,但降雨可望恢復正常。中央氣象局28日發布109年秋季展望,回顧今年6月至8月為史上最熱的一季,且各地雨量明顯少很多,幾乎只有歷年同期的一半,預期9月、10月的降雨量可恢復正常偏多。

新增鯨鯊、蘇眉魚等8種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 人工繁養須登記

海洋委員會公告《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之人工飼養或繁殖之海洋野生動物種類》,較98年7月農委會公告版本,新增鯨鯊、口蝠鱝、蘇眉魚、紫山多杯孔珊蝴等8種保育類海洋野生動物,總計適用野保法的人工繁養之海洋野生動物種類含括5大類共約150種,均為保育類。海保署指出,此次公告9月1日生效前,已飼養公告物種個體者,須在今年11月30日之前,向地方政府辦理登記。

土雞暫拉大與白肉雞的距離 中元節需求增溫價格回穩

8月初產地價跌至每台斤31元的土雞,隨著中元節的逼近,需求量增加,價格穩定回升中,至24日(農曆7月初6)產地價每台斤已回升至36元。農委會畜牧處表示,中元節是土雞的年度需求高峰之一,預估節前一週上市量可達280萬隻。

遊蕩動物管理立專法 官民有共識

遊蕩動物TNVR入法,對遊蕩犬貓數量的減少有幫助嗎?立法院24日舉辦公聽會,討論在動保法中增訂TNVR條文,修法要求中央及地方政府要負起減少遊蕩動物數量的責任,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建議動保團體及關心動保的立委,給農委會研擬另訂專法管理遊蕩動物的機會,並將配合農委會組改,提升中央政府的動保層級。

毛豬供應進入中元節前一週逐日增供 高峰日交易可達3萬頭

因應市場普渡祭祀需求,本週二開始增加供應量,節前一週日均可供應2萬5千頭至2萬6千頭,節前2天,每日供應量上看3萬頭,由於供應量充裕,價格可望維持平穩,畜牧處認為,不超過80元應是可達成的目標。

COVID-19後重啟白帶魚運搬船 待疫情指揮中心拍板

今年白帶魚季9月即將展開,但疫情還沒過去,往返兩岸的運搬船工作人員依規定入境仍需14天居家檢疫,農委會漁業署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爭取實施應變措施,14天內仍需往返兩岸者,僅須進駐新竹區漁會設置的集中場所健康管理即可,不受14天居家檢疫限制。

基隆暖暖拾獲東亞家蝠 驗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

有人在基隆市暖暖區碇內抽水站附近拾獲1隻東亞家蝠,基隆市動物保護防疫所14日將蝙蝠送畜衛所檢驗,結果檢出臺灣蝙蝠麗沙病毒。麗沙病毒不是法定動物傳染病,但有人畜共通傳染之虞,雖然目前沒有人類感染案例,仍需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