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了今年夏季的高溫少雨,未來秋季雖然氣溫仍可能偏高,但降雨可望恢復正常。中央氣象局28日發布109年秋季展望,回顧今年6月至8月為史上最熱的一季,且各地雨量明顯少很多,幾乎只有歷年同期的一半,預期9月、10月的降雨量可恢復正常偏多,11月雨量多寡訊號不明,因目前中南部水庫蓄水量少,水源是否充足、是否影響農業用水值得留意。
今年7月打破颱風生成的歷史紀錄,西北太平洋7月無任一颱風形成是史上首見,氣象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指出,109年至8月26日止,西北太平洋只有8個颱風形成,即使加上周五晚間至周末可能新生成的颱風,1月至8月只有8或9個颱風的數量,仍明顯少於氣候平均值13.4個。
今年1至8號颱風生成位置都在東經130度偏西,相對接近東亞陸地,若有颱風侵臺,預警時間較短。氣象預報中心以全球動力模式,評估下半年颱風展望,西北太平洋秋冬季颱風發生頻率將較氣候值略多,秋冬季的颱風會在臺灣造成較明顯的降雨,這是未來一季颱風更值得關注的原因。
颱風生成在8月逐漸恢復正常,且預估今年秋颱生成數量可能略多於氣候平均值,侵臺機率正常,根據歷史紀綠,9月、10月的秋颱侵臺個案約有1至2個左右,呂國臣提醒,秋颱易造成臺灣北部、東部較大降雨,颱風路徑影響降雨,因空間分布不均勻,各地降雨情形差異大。
溫度與雨量預測方面,氣象局指出,臺灣今年夏季是史上最熱的一季,因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造成臺灣氣溫明顯偏高,平均氣溫約達29.54℃,高於106年7至9月的29.41℃,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季,其中,大武(40.2℃)、臺北(39.7℃)、玉山(23.8℃)在今年7月期間,均創下各自氣象站的歷史最高溫紀錄。對於9月至11月的氣溫預測,氣象預報中心預估仍將偏高,但高溫機率會隨月下降。
雨量方面,6月至8月因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導致梅雨季較往年提早結束,加上7月首次出現西北太平洋無颱風生成紀錄,8月即使有6個颱風生成,略多於5.6個的氣候平均值,但因生成處接近陸地,強度相對較弱、生命期較短,對臺灣影響低,使得今年夏季雨量很少,整體而言只有往年的一半水準,為1993年以來同季最少的一年。
由於6月至8月雨量偏少,且未來一季中南部將逐漸進入枯水期,氣象局呼籲善用水資源;不過,臺灣進入秋季後的雨量,可望恢復正常,氣象局預估9月、10月雨量可望正常至略偏多,11月雨量多寡目前無明顯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