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17 文章
阿九現在一個人種了四甲金鑽鳳梨田。

【餐桌上的產地】越南媳婦的生態友善鳳梨

大武山下,鬆散的紅土被紺紅的鳳梨葉覆蓋,隨著緩坡起伏,在那種總是把頭皮晒鬆然後晒傷的陽光下,像是晒一床巨大的棉被。為了躲避過晒,鳳梨農阮氏政清晨四、五點就起床到田裡工作,等七、八點太陽出來,越熱越容易累,才回家休息到下午,再去巡檸檬田、芋頭田,還有種榴蓮蜜賣給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來臺灣工作的「外國人」。等到太陽下山稍微涼爽了,她會再去一次鳳梨田澆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壅塞的越南街頭。(攝影 王志元)

【食趣聞】越南印象:胡志明時光信件

我曾在越南胡志明市第七郡的「孫德勝大學」當外文系的漢語老師。雖然已經是超過十年前的事了,記憶裡的胡志明市依然簇新如一棟剛蓋好的大樓,並且仍持續地往上蓋著。第七郡是胡志明市規劃的新市鎮,道路與建築幾乎都是現代化的嶄新樣貌。許多與外國人有關的組織都位在此區域,例如專門給外國人讀的學校、外商企業等,如果用臺灣的城市發展史來比喻的話,第七郡約莫就像是臺北正開始發展中的天母。

印尼峇里島的布拉坦水神廟。

【國情指南】印尼

印尼大約是與我們日常最密切,文化卻截然不同的國家。生活常常可遇來自印尼的移工與新住民,無論是擔任看護或食攤工作人員,其熱鬧從假日時臺北車站附近「印尼街」湧現的人潮,即可見一二。

印尼全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Republic of Indonesia),首都是雅加達。常年氣候大約二十四至三十二℃,最熱時可達三十四℃。日常穿著薄衣裝或短袖衣褲即可。

因地制宜、臺灣新生的巴東牛肉飯。

【鄉間食堂】因地制宜的印尼風味料理

印尼風味料理「Mentari 萌太利」,二〇二二年於臺大醫院地下一樓美食街開店,店裡的餐食有些保有傳統特色,使用香料提振食物香氣;有些則入境隨俗,把原本的配菜調整成臺灣在地食材,拉高臺灣人的接受度。撐過疫情對餐飲界帶來的劇烈影響,萌太利正穩定發展中,本次邀請出身印尼的老闆Oscar來到鄉間食堂,分享幾道印尼必吃的風味料理。

右起為總統Jamu、Jamu臺灣特別版、薑薑薑薑、Jamu維他C。

【鄉間食堂】喝一杯印尼日常,薑薑好健康

「Jamu」是印尼傳統平民飲料,由多種草本植物與中藥調配而成,從路邊攤到五星級飯店都可見其蹤影,每家店配方不同,類似臺式青草茶,是印尼普羅大眾認定可以維護健康的日常飲料。位於臺北「印尼街」裡的料理店「DayDayJAMU」,以這樣的飲料為特色主打,店裡研發多種口味的Jamu,更精心搭配各式印尼料理,傳統與創新結合,風味別具。

上植的有機特色吸引安娜在此實習。

【餐桌上的產地】印尼女孩異鄉從農記

聽見採訪準備開始,來自印尼的實習青農Diana,以及農場總經理黃博典都掩不住些微緊張。「上植農場」(上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座落雲林西螺,其農作主打且積極發展有機與友善環境種植;一如農場取名,黃博典頗具使命感的說:「這裡專門生產上好(siōng hó)的健康食材,值得品嚐。」也是因為這般理念,吸引來臺實習的Diana愉快在此磨練農業技藝。

爪哇島上翠綠的農田。

【食趣聞】印尼印象:感恩的季節

天氣晴朗的日子,若有機會搭飛機穿越爪哇島上空,乘客將被窗外綿延的山峰景色所震懾。爪哇島擁有三十多座活火山,是印尼境內火山最密集的島嶼,而她同時也是印尼人口最稠密的島嶼,有將近一點五億人安居於此。活躍的板塊運動導致火山噴發、地震頻仍,沿海地區還有海嘯的威脅,然而千百年來,火山噴發的火山灰透過風的散播、岩漿經河水的沖刷,流瀉至平原地區,為農地帶來肥沃的養分,光是稻作一年就可收成二至四次。

烤芥藍花:新鮮芥藍花1大把 50元/大蒜1球 20元/橄欖油與鹽 少許

【百元風味鈔】春之苦甘:烤芥藍花

春天是菜蔬極美的季節。草木萌芽,葉菜類紛紛開花,二月到四月正值芥藍花上市,一大把賣五十元,能吃好幾餐。

小時候只知芥藍炒牛肉好吃,卻不知道芥藍花也可以吃。有一次跟父母去鄉下,採回一大把盛開的白花芥藍,美極了,草花有一種恣意的生猛氣勢,抽高的花梗上星星點點,素樸又聖潔,怎麼大家沒有想到可以栽培來做裝飾用切花呢?

臺灣粥文化正在消逝當中。

【飲食身世錄】白粥文化安在?

一次,在大學裡講關於白粥的飲食文化,學生們一臉茫然,彷彿我講的是天方夜譚,只有隨堂老師很有共鳴地說:「有有有,我們家就是這樣吃。」

我忍不住問了其中一位學生:「你上次吃到白粥是什麼時候?」他回答:「三年半前,在阿嬤家。」我又問:「你吃到什麼配粥菜?」他回答:「罐頭蔭瓜、肉鬆跟皮蛋。」我再問:「你今天早餐吃什麼?」他回答:「雞米花、蛋餅跟奶茶。」

這幾個回答透露著許多資訊,現代人飲食西化,白粥已非一般人日常。

踏上英國第一次吃的三明治。

【異鄉人英式餐桌】冷三明治

七年前我隻身一人來到倫敦讀書做研究。初來乍到,對當地飲食地景還是一張白紙,街道上的各式連鎖超市與咖啡店名,對我來說都是新奇異域。在一片矇中,我漸漸能識別一些高出現率的店家,其中第一個認識的就是「Pret A Manager」。Pret在英國算是最常見的連鎖咖啡店,鬧區每三五步就能見到一家。

Pret專門賣咖啡、三明治與一些甜麵包或酥餅,以連鎖店的品質來說,用料與賣相算是非常不錯,便利與健康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