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31 頁
【菜市人生場】生面孔搭訕術——高雄博愛市場
從小讓阿嬤帶大的朋友,讀的是阿嬤家附近的十全國小,街坊都走遍,就是沒來過學校後門的博愛市場。這天我們踏進市場,沿途收獲不少張錯愕的臉,明明是在地長大的朋友,卻不斷被問:「妳是哪裡人?」
市場被相連的透天厝包圍,外牆有「博愛市場」四大字,標誌了兩方共生的歷史。在市場的極盛年代,許多人買房就是為了攤位所有權,一樓靠馬路邊為日常出入口,另一頭面對市場做生意。
【菊島喫風土】最有回家實感的澎湖年味
北辰市場,是澎湖遊子的美食寶庫,更是我魂牽夢縈、最有過年感覺的「家鄉味」。
每次年前回家,母親七早八早就會把我從被窩中挖起來,先到碼頭採買魚貨,再到北辰市場當提菜小妹。忙活了一天,就是為了備上一桌菜餚,除夕夜讓全家大快朵頤。雖然又睏又累,貪吃的我總是甘之如飴。
【神明好農情】新年新希望,難不倒達摩
迎接舊曆新年,思索著寫個開運文章應景,想起日本逢年過節常出現的達摩不倒翁。念頭一來,開啟了達摩「雷達」,我在住家附近商店、友人剛入厝的新房,陸續偵測到了達摩身影,原來達摩與我們很親近,這個小發現讓我頗驚喜。
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飄洋過海到了日本,形象變得很Q,而且還成了圓夢大使。日本人認為圓滾滾的達摩不倒翁,倒了立刻站起來,不為困境打倒很勵志,向祂許願一定能實現。
【四方茶話】初識永大茶葉
初次拜訪宜蘭的「永大茶業」,沿途都是水田,與整排綿延的落羽松。
還沒下車,茶主人美慧姊與茶農張大哥已從店裡出來招呼。當天張大哥正在焙茶,美慧姊則已俐落燒水奉茶。我們品著溫暖細膩的茶湯,話題聊到美慧姊在社區大學開設「茶日子,享生活」課程。
說起開課的初心,美慧姊認為,喝茶的源頭本來就是要解渴,不論是自己在家喝或是用大桶茶喝,儀式感太多會很怪;本來就沒有的習慣,卻因為現在喝茶風氣講究精緻,讓喝茶這件事追求得越來越細。
【山路食藝】風美溪畔的一小片自由
登山也許追求的是自由。
意思是說,靠著經驗和技術的升級,你可以追求更多不同走法,或在日子允許的時候,自己默默走進山裡,慢條斯理地煮一餐,靜靜地度過一晚就好。
算一算,我去苗栗南庄的小百岳加里山居然六次了。這座山一直以來都很熱門,討厭人潮的我,本來覺得自己不會喜歡,誰知道下山以後總還想著那一大片筆直稠密的柳杉林,想著那些穿過樹林的光,真的慶幸它離我夠近,騎機車兩個小時就能到。
【山羌交友記】空氣鳳梨
念戲劇系時,有一堂課老師帶我們去花市,給我們一個固定額度,讓每個人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
在花市裡仔細尋找,與自己頻率相近的植物,最後帶走了空氣鳳梨。花市老闆說,這種植物好照顧,不需要放在水裡、土裡,在空氣中就可以生存。
當所有人拿著一盆一盆的植物,走出花市集合,我只拿了一株握在手上,不用提袋,小小空氣鳳梨,就這樣被我拎出來。
【地方臺味】扁食
我一直認為,花蓮的扁食沒什麼特別的。就跟我一直覺得花蓮的風景沒什麼一樣。直到我離開了花蓮。
薄薄麵皮包裹著適量絞肉,下鍋煮熟後,適量調味,撒上芹菜末、油蔥酥,再連湯一同撈進碗裡,最後依個人喜好加上或多或少的白胡椒,就成了我印象中的扁食。
檢疫巡衛大作戰!護國神犬與牠的工作夥伴們
檢疫犬Uddy,二〇二三年甫上任桃園國際機場檢疫工作,目前是全臺檢疫犬中唯一一隻棕色拉布拉多。特殊毛色與可愛模樣總引人目光,被幽默叮嚀:「不能做壞事喔!不然會立刻被抓包。」她的搭檔夥伴,領犬員羅憶軒笑說:「「Uddy個性有點外冷內熱,屬於上班一條蟲、下班一條龍的那種厭世少女。」
【地方臺味】糕渣與卜肉
老臺味、老臺菜翻紅,各縣市巷仔內(行仔內)的料理再登舞臺。在宜蘭,最紅的大概是宴客型的餐廳才點得到的糕渣,以及原本別無分號的卜肉。
【百元風味鈔】水煮芋頭
一月是作家林清玄離世的月份,如今在臺灣,林清玄這個名字,幾乎是被人遺忘了。然而談及飲食散文,我第一時間想起來的,永遠是他的<冰糖芋頭>。
初讀林清玄的年紀,應是國小五、六年級左右,彼時臺南北門路乃一整條書街,走進每間書店、二手書店裡,陳列的文學書系,必有一排九歌出版的林清玄散文。小時候其實不太懂得林清玄是何等暢銷作家,只是單純地翻開書頁,立刻被<冰糖芋頭>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