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食藝】男兒膝下有箭筍

下山時在人倫林道遇到的彩虹。

下山時在人倫林道遇到的彩虹。

文字/攝影 白之衡

我不太懂山產,走在山裡的時候,往往只顧著認路、拍照、管理時間、胡思亂想,根本無暇顧及山道旁長著什麼;即使注意了,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看到什麼。

箭筍可能就屬於這類低調不起眼的山產吧,一株不及一個腳掌高,包覆著青中帶紫的外皮,藏在茂密的竹林裡,混雜在枯枝落葉中,我這種山產麻瓜根本認不得。

但那次登西巒大山的箭筍採集之旅,確實是一次難忘的經驗。

那次與臉書友人W相約爬西巒大山,她找了自己的前輩B和朋友Y一同前往,一行四人驅車兩臺,在半夜抵達南投的「人倫工作站」哨口,直接在柏油路旁架起帳篷就寢。

起登當天的預報是雨天,但那天一早發現天空露出一大片藍,不禁喜出望外。我們速速收拾帳篷,將背包整理好後就上路了。

西巒大山海拔落差多達一千五百公尺,單程七公里是一路陡上,有人戲稱它「膝軟大山」。這座山也確實合乎預期,一開場就是在盤根錯節的樹根和泥土上,跨著連續大落差不停爬升。不到一小時,氣喘吁吁的我已走在後頭,默默地跟。

B一直領在最前,俐落地攀爬,偶爾消失在視線裡。我還在想他會不會自己還沒意識到就登頂了,突然發現他開始偶爾停下,低頭巡視,好像隱形眼鏡掉了似的,彎腰重複著拔草的動作,不免引人好奇。

「這裡很多箭筍耶!」他說。

「箭筍長在這種地方?」我不知道箭筍能生長在這種海拔,有點驚訝。最好笑的是,箭筍長什麼樣子呢?我看了看周遭,毫無頭緒。

於是B指給我們看,步道兩旁一整片的竹林腳下,土中露出一小截青紫色的嫩枝,到處都是。他也打開手掌,給我們看他剛拔起的幾根,然後興致勃勃地開始剝皮,露出白色筍肉,輕輕咬了尖端一口,眼睛突然發亮,抬頭看著我們。

「好吃耶!」

「真的假的啦!」

我跟B要了一根,剝開外皮啃起來,口感清脆多汁,有點酸澀,但甜味明顯,像在吃水果,和我在熱炒店裡見過的印象完全不一樣。

這下大家興致都來了,接下來往山頂路上,我們都在尋找箭筍蹤影,不知不覺大家已經是兩手各一把,多到必須往背包裡丟。偶爾會發現尚未被拔起的箭筍,表皮被咬開,整根遭到啃食。B說那是老鼠吃過的。老鼠也很懂吃呢,我心想。

新鮮現採的箭筍,皮都還沒剝。
新鮮現採的箭筍,皮都還沒剝。

到達山頂的廢棄瞭望站後,我們除了拍照,休息時都在品嚐自己摘來的箭筍。儘管膝都軟了,但採箭筍也讓人些許忘記疲勞。說起來,膝蓋不夠軟,還真找不到箭筍呢。

沒多久,天空開始轉陰。W和B隔天還想爬郡大山,我們得早點離開,於是踏著原路連續陡下。走到一半,雨下起來了。潮濕的天氣讓山路變得難走,每步都更加小心翼翼。還好我們出登山口時天還亮著。

我和Y因為裝備濕了,決定隔天不跟,於是將摘來的箭筍交給B,與他們倆道別,驅車離開。我們一路聊著天,感覺嘴裡還留著一點箭筍的酸澀與多汁。

步道上的竹林,箭筍就藏在你注意不到的腳邊。
步道上的竹林,箭筍就藏在你注意不到的腳邊。

作者 白之衡

文字工作者,癡迷爬山,近期還迷上越野跑。生活中除了工作、下廚、跑步,不是在爬山的路上,就是在下山的路上、前往登山口的路上,或想著下次要去哪的神遊思路上。不意外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奉獻給戶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