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食藝】一份法式吐司的距離

東卯山步道看松鶴部落。

東卯山步道看松鶴部落。

文字/攝影 白之衡

臺中有一路一五三號公車,頭班清晨六點,我偶爾會搭這班車到谷關。週末搭這班車的幾乎都是登山客,很快就把整臺車塞滿。他們個個全副武裝,一包一杖,空間感往往比平時更窄小。

別忘了,人之間有一條線,幽微但明顯,無形卻燙手。

偏偏登山又有一種奇妙的效應,會讓邂逅的人模糊那條劃分距離的線。

那天我要走德芙蘭步道上東卯山。坐在靠窗位置,背包放在大腿上,鄰座是位目測六十歲左右的大哥。我們和其他獨行的登山客一樣,大多默不吭聲,安靜任由那條人際的線拉長,直至下車。車過馬鞍壩,已經有些登山客陸續下車,往自己鎖定的山走去。漸漸開闊的空間讓鄰座大哥開始鬆動那隱形的線。

他問我要去哪,發現我們今天路線一樣,音調都高了起來。他提議,不如我們一起走,他也是第一次走這條路線,有個伴較安心。這下可好。

我從不排斥和山上相遇的人交流,偶爾也會和投緣的人一起走一小段。但今天一心想獨攀的我只感到懊惱。然而看他態度如此自然(加上他多半沒有準備離線地圖),也就答應了。

德芙蘭步道相對冷門,且有一連串陡上路段。大哥體力和攀爬速度其實不差,但是續航力一般,漸漸和我拉出一段看得到彼此但無法對話的距離。

事實上,我是刻意保持這樣的距離,好幾度還想著不如將他甩開。但怕他迷途,我還是按捺住了。直到即將登頂,抬頭就可看到山頂反射板,只要一股腦往上走就可抵達。我不想再留情面,毅然加速走到山頂,混入拍照打卡煮食休息的人群中。

我的任務總算結束,不必再盡人類的社交義務了。

我準備好家私,將泡了一早上牛奶和蛋液的兩片土司丟上油鍋,再放上幾支德式香腸續煎,順手沖了杯奶茶,弄出一套香噴噴的法式吐司套餐。這才是我今天要的。吃到一半,大哥熟悉的聲音出現了:少年仔你腳程還真快,我追得好辛苦。

他氣喘吁吁地在我身邊坐下,灌了幾口水,看了眼我的午餐,開口稱讚我好手藝,然後掏出自己包內一大盒切好的水果,問我一起吃嗎。

他的語氣沒有責怪,更沒看穿我原本想丟包的意圖。我不禁心生愧疚,不知哪根筋不對勁,將手上的另一片土司和一根香腸遞過去,說,大哥你辛苦了,吃一點。登山就是那麼奇妙吧。

法式吐司煎到赤赤就對了。
法式吐司煎到赤赤就對了。

作者 白之衡

文字工作者,癡迷爬山,近期還迷上越野跑。生活中除了工作、下廚、跑步,不是在爬山的路上,就是在下山的路上、前往登山口的路上,或想著下次要去哪的神遊思路上。不意外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奉獻給戶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