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之衡
家離山邊那麼近,一定很棒吧?我也這麼想。
大肚山和我的老家同屬海線,一直是臺中夜景勝地,但直到接觸越野跑,我才知道這裡也是在地跑者的熱門訓練地點:難度低、可跑性高、路線多變,而且距離我家只要車程二十分鐘。很棒吧?
然而,每逢假日有空,我往往還是捨近求遠,往谷關或泰安跑。
我相信越野跑圈的人都很難否認自己熱愛找虐受。為了追逐更高、更遠,被賽事虐得一塌糊塗,但沒幾天又回想得津津有味。這差不多就是我跑完「龍虎鳳越野」的心路歷程。
龍虎鳳越野舉辦在去年最後一個週末。因為路線囊括騰龍山、虎山和鳥嘴山,所以稱龍虎鳳。
跑完「Action Asia 50 Taiwan 」後,相隔才一週,我馬上要參加「FT」福爾摩沙越野(Formosa Trail)的四十K組別,可說幾乎沒得休息。
而這短短一週內,我患了流感。不確定是疲勞所致,或是南北奔波時遭到感染,總之發燒在家動彈不得了兩天,靠著吃藥睡覺喝熱水,總算賽前一天只剩輕微咳嗽,謝天謝地。
為了二〇二四年十一月在石門水庫舉辦的「Action Asia 50 Taiwan」越野跑,我整年投入大量體能訓練,集中強化自己的跑步耐力、上下坡技巧和肌力等。我甚至勵行減肥,期望至少不要被體型拖累。畢竟前一年的慘澹經驗,我的身心都狠狠記住了。
六月初報名參加了登山嚮導訓練課程。
整套課程共計四十小時,拆成一天室內課、一天室外課,再加兩天一夜的室外課。最後這個兩天一夜是最精華的「實戰訓練」,我們要以老派的紙本地圖辨識地形、用繩結製作簡易的確保系統、搭建不同類型的帳篷、練習基本救生技術,以及野外炊煮。這兩天一夜都在苗栗泰安的「雪見遊憩區」進行。
約老友L九月底飛日本,走三天兩夜的「表銀座縱走」。原本考慮帶帳篷,但後來沒花太多時間就決定全程住山屋了。原因很簡單:日本山屋的吃住條件簡直寵壞人。
表銀座是走在所謂的「北阿爾卑斯」山脊上,途經燕岳、大天井岳和槍岳,尤其尖聳如槍頭而得名的槍岳,在日本岳界地位崇高,因此也有人說表銀座縱走是一生必走的路線。
就算不爬山的人,多半也聽過「黑色奇萊」這個名號吧。早年奇萊山發生過多起岳界知名山難,讓這座山不僅惡名昭彰,還連帶生出不少靈異傳說。
但我想到的是普照的陽光、金色的日出、滿天的星空,以及一整晚忍耐肚痛的回憶。
奇萊主山約莫是我的第四或第五座百岳。那時剛爬完雪山主、東,自己帶隊走過加羅湖,熱血正盛。
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這個道理很好懂。
但還有一個道理需要一點契機才能明白: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有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阻止你。讓我領悟這個道理的,是我老是去不了的志佳陽大山。
志佳陽大山隸屬雪霸國家公園,過去可走中橫前往,但自從九二一中斷後,中橫至今一直受到管制,中部公車族只能搭乘豐原客運每天班次有限的865路,從谷關到梨山,轉乘國光客運到環山部落,才能抵達登山口。
去年跨年前的四天「南二段」行程,應該會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經歷之一。
出發前知道第一天會下雨,第二天起就放晴。時值深冬,本來就冷。對登山的人來說,這樣的天氣是可接受的。誰知道,最後寒冷和風雨的程度都遠超想像。第一天從向陽登山口出發,中午途經嘉明湖時,我已經冷到發抖,往拉庫音溪山屋時,沿途只剩一片白霧,道旁植物掛著冰霜,強風呼呼,我的輕量登山傘不慎脫手,隨著冷風在空中翻滾,消失在山谷中,忍不住氣得大罵髒話,狼狽抵達山屋。
久聞東埔愛玉亭大名,但那次我和兩位朋友相約從東埔攀登郡大山時第一次到訪,早上還不到七點抵達登山口,看到斗大的「古道愛玉亭」招牌,還有老闆娘中氣十足的吆喝聲,我才知道原來這家小店這麼早開。
我們的行程避開了車程遙遠又顛簸的郡大林道,捨棄傳統的入門走法,選擇從東埔爬升超過兩千公尺的「硬斗」路線,預計要在山上紮營兩天,回程則下開高山接回東埔開高巷,走一條小環狀路線。當時不確定幾時才會下山,所以我提議,先吃碗愛玉再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