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 白之衡
六月初報名參加了登山嚮導訓練課程。
整套課程共計四十小時,拆成一天室內課、一天室外課,再加兩天一夜的室外課。最後這個兩天一夜是最精華的「實戰訓練」,我們要以老派的紙本地圖辨識地形、用繩結製作簡易的確保系統、搭建不同類型的帳篷、練習基本救生技術,以及野外炊煮。這兩天一夜都在苗栗泰安的「雪見遊憩區」進行。
儘管長期在友人之間擔任領隊角色,但對於嚮導必須具備的技術與知識,我從來只有一知半解,因此實際上陣才知道自己距離這項老派技藝有多麼遙遠。
六月適逢雨季,我們一夥七個學員踏著雨後泥濘的司馬限林道前進,在兩位講師保密之下,不知道這天要走到哪裡。
時間近午,講師L指定了一組座標,要我們拿出紙本地圖和指北針對照現地地形,找出當天的營地。
一夥人慌了手腳。儘管在臺中三汀山的第一次室外課已經練習過,但實際面對濃密的樹林和雨後起了大霧的昏暗天空,第一時間還是不知所措。我們緊急分成三組,沿著三個方向,包圍指定座標探路。那天下午,幾乎所有人都被搞得暈頭轉向,拿著地圖對天空皺眉,活像外國觀光客。
忽然發現,要我們像早期沒有現代科技輔助的前輩一樣以紙本探路,簡直像裸身上路般難堪。
折騰了兩、三個小時,在L不斷釋出提示,加上一夥人半信半疑的討論下,總算找到當晚的營地。L笑說,還以為我們今天要被迫撤退了呢。
簡直累壞了。
營地在遠離林道一塊平坦而深入的腹地,因為下過雨而溼潤,但柔軟好躺。我們各自紮好營,天還沒黑,但大家已經餓了。接下來是我最期待的環節。
室內課時,L說,就算我們各自解決自己的三餐也沒關係。但不知何來的默契,那天我們幾個同學都同意分組準備公糧,甚至還提議連講師的份一起準備。我當然躍躍欲試。
我是同組三人中唯一有上山烹煮經驗的人,因此主食責任便落到我身上。事先將蔥薑蒜辣椒等切末,研磨各式香料,雞腿排醃漬後煎熟切塊,分裝帶上山。這天晚餐是印度式香料咖哩雞,也是我一直想在山上實踐的料理。食材下鍋滋滋作響,我記得飄出的香氣引起了眾人的讚嘆,甚至還有別組同學忍不住過來分食。內心究竟有多得意,我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
作者 白之衡
文字工作者,癡迷爬山,近期還迷上越野跑。生活中除了工作、下廚、跑步,不是在爬山的路上,就是在下山的路上、前往登山口的路上,或想著下次要去哪的神遊思路上。不意外的話,下半輩子都要奉獻給戶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