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29 頁
【異鄉人英式餐桌】英國的夏天,我要吃海鮮
我的臺灣夏天記憶,是吃完外帶的剉冰後配著冷氣隆隆聲睡午覺。酷暑中從有冷氣的這家店再到也有冷氣的另一家店。西瓜、芒果、思樂冰,吃到身體發寒。
臺灣的夏天不缺熱度,反而讓人更珍惜冬天的冷。到了英國則是相反,到了四、五月發熱衣都還穿著,等真正開始熱起來,也不過就是那兩個月的事。
在英國,夏天一到我就會往海邊跑。大概是六、七年前開始,每年天氣一熱就會去濱海小鎮Whitstable,抓螃蟹吃生蠔。
【菜市人生場】天使插翅也難飛──臺南佳里中山市場
善化人我,只熟家鄉鄰近兩、三區,地理位置再向外推一圈,則非常陌生,因此今日前往佳里區時,還想它或許地處偏僻,頗有預備探訪鄉間之感。
豈知,剛抵達位在佳里中心地帶的中山市場,立刻脫口而出:「好……強……」自此,「好強」二字不離口,臺南市五處百年市集,唯一位處市區外的,便是中山市場,兩百多攤全年滿租,在這也無節慶的平常日,便滿場吆喝。百年市場,不乏光復初期開業的米苔目、七〇年代起家的肉圓。四十年歷史,幾乎要是此處店家的基本盤。
【菊島喫風土】海風與陽光交織出的澎湖麵線
我對食物有些小小執念,像是吃慣了澎湖麵線,就不太能接受其他軟軟爛爛的麵線。除了口感差異之外,最特別的便是澎湖麵線入口前的那一股鹽水香氣,很是誘人食慾。
「海風鹹鹹,晒出來的麵線不用加鹽」從小聽著阿嬤叨唸,一直以為是老人家節省,直到長大自己在臺北的小廚房開伙,被母親耳提面命煮麵線不要再加鹽,才知道煮澎湖麵線真的不用加鹽便已有滋有味。
【神明好農情】當仙公遇到偶像劇
近期上演一齣鬼屋主題的偶像劇,搞笑中帶靈異劇情,劇中有穿著道袍的道士,也出現宮廟畫面。常到新北市郊區登山的話,應該不難認出那就是土城山上的地標「善息堂.寺」,許多登山客喜歡來此休息、參拜仙公或賞花觀鳥,安頓好身心再下山。
善息堂.寺座落大暖山系龍泉溪谷,周遭是自然美景,主祀仙公,即呂洞賓,又稱呂祖、孚佑帝君或純陽真人。祂身分多元,既是唐代道教丹鼎派祖師,也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還並列五文昌之一。
【四方茶話】初訪家族中的茶農阿伯
阿伯的本名顏永興,跟我父親是同輩的親戚,因為要寫茶專欄的機緣,在父親居中聯繫與陪同下,終於第一次見到這位長輩。
阿伯的茶園總計約有三甲,分散在石碇區的幾個地方。拜訪當天,他帶我們彎入水底寮的一個小岔路口,看看其中一處離路邊比較近的茶區。為了改善土質,阿伯使用合法範圍內的有機肥,主要成分是米糠跟麥麩。
問到阿伯當初是怎麼想要種茶跟做茶,阿伯說:「原本是看到自己的爸爸做得很辛苦,想幫忙,後來對茶很有興趣。」
【山路食藝】不只是愛玉
久聞東埔愛玉亭大名,但那次我和兩位朋友相約從東埔攀登郡大山時第一次到訪,早上還不到七點抵達登山口,看到斗大的「古道愛玉亭」招牌,還有老闆娘中氣十足的吆喝聲,我才知道原來這家小店這麼早開。
我們的行程避開了車程遙遠又顛簸的郡大林道,捨棄傳統的入門走法,選擇從東埔爬升超過兩千公尺的「硬斗」路線,預計要在山上紮營兩天,回程則下開高山接回東埔開高巷,走一條小環狀路線。當時不確定幾時才會下山,所以我提議,先吃碗愛玉再上路吧。
【山羌交友記】店貓
與友人們去了一間在海邊的咖啡店,聞聞海風,看著眼前的藍天白雲,度假感立刻開啟。晒著暖暖的太陽,正準備走去點餐,發現吧檯上坐了一隻貓。輕輕摸了摸牠的頭,讓牠嗅一嗅手上的味道之後,接著翻開菜單,第一頁就寫著貓咪的名字,以及以牠的造型和花色做的甜點,真是完美的貓店長,竟然還有一系列小周邊。
【地方臺味】鱔魚意麵
對於一部分的老臺南人來說,鱔魚意麵是最有歸屬感的食物。
這麼多年來,很少在臺南以外的地方,吃到真正的鱔魚意麵。因為那必須得是鮮脆滑嫩的鱔魚,配上金黃色的意麵體,融合酸甜的勾芡醬汁,一起入味;抑或是帶有熱騰騰鑊氣的乾炒版鱔魚意麵,用大火加上蔥蒜等佐料爆香翻炒,看食材在鍋裡跳躍滾動,和火焰共赴一場地方盛宴。
【食趣聞】青草茶與黑黑的夥伴們
大家的往日記憶好像總相似:仙草大包大包貯存在家裡儲藏室,每到夏天,長輩便會打開一包仙草,豎起大鍋、放上爐灶,用一整個下午熬煮茶湯,放涼後裝罐冷藏,作為未來一週的呷涼選項,清熱解暑,樸實無華。偶爾夏天過了仙草還沒用完,也不需要丟掉,畢竟乾燥過的仙草耐陳放。
【地方臺味】高雄大碗公冰
小時候阿公很愛帶我從西子灣的渡船頭搭船去旗津,有時中午太熱就吃大碗公冰當午餐。從港務局退休的他曾告訴我,以前大碗公冰那邊是製冰廠,沒什麼錢的水手就自己帶著碗公去冰廠裝冰消暑。後來那一帶就自然開起了冰店,而且越做越大碗,巨大的碗公盛著尖尖的「冰山」擺在桌上,硬是比坐著的你還高上一些。
看著「滿山遍野」的水果,你心裡有了與平時吃冰不同的感受,此刻你彷彿成為一個挑戰者、登山者,要靠著撿拾路上的水果來征服這座五彩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