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天使插翅也難飛──臺南佳里中山市場

蘋果樹下的,是夏娃嗎?

蘋果樹下的,是夏娃嗎?

文字╱攝影 蘇凌

善化人我,只熟家鄉鄰近兩、三區,地理位置再向外推一圈,則非常陌生,因此今日前往佳里區時,還想它或許地處偏僻,頗有預備探訪鄉間之感。

豈知,剛抵達位在佳里中心地帶的中山市場,立刻脫口而出:「好……強……」自此,「好強」二字不離口,臺南市五處百年市集,唯一位處市區外的,便是中山市場,兩百多攤全年滿租,在這也無節慶的平常日,便滿場吆喝。百年市場,不乏光復初期開業的米苔目、七〇年代起家的肉圓。四十年歷史,幾乎要是此處店家的基本盤。必要的南部小吃如碗粿、麻糬、菜粽、潤餅,葷素備齊,而燻雞、油雞又占大宗,各家做得有滋有味,堪稱雞界死而無憾大本營。又因離海不遠,滿坑滿谷的虱目魚肚、頭、背夾道迎人,如果閩南飲食文化有聖地,這裡可以是。

魚丸店招牌寫著「60年老店」。「七十年了啦!不過招牌不用換,我們靠口碑。」市場外圍這排兩層樓紅磚水泥屋,為日治時期建起,目前二樓雖大多停用、由臨時攤販承租一樓店面,仍在這裡的老店家,多有著和魚丸店老闆一樣「一家子就睡在樓上」的記憶。魚丸事業傳至第二代,原本有兄弟三人,「不過兩個哥哥都看不到了。」青光眼自爸爸開始遺傳——他沒有繼續說下去。

這排店面的走道邊,塞了個賣中藥的小攤位。而後發現那不是個臨時攤,坐鎮的甚至是後方蔘藥行的老闆,他選擇將店前騎樓租給別人,自己支支絀絀到走道邊擺賣,或許收入更高。老闆四十二年前買下這原本是布莊的店面,然而店內開幕誌慶的匾額,日期卻寫著民國八十九年。八十八年,市場發生大火,自另一頭蔓燒至此,消防隊擔心木造結構坍塌,不肯立即進入店內滅火,「我跟他們說『水管給我!』就跟爸爸衝進去,火一下子就滅了。」災後,騎樓燒毀的木樑都換成鋼筋,七十一年開業的蔘藥行,在大火隔年,又開幕一次。

在店外擺攤的蔘藥行老闆說,這些紅聯出自於一位寫字師傅。
在店外擺攤的蔘藥行老闆說,這些紅聯出自於一位寫字師傅。

百年市場在它對面的「金唐殿」眼中,顯得像個嬰兒。三百多年的廟宇,和市場關係緊密,市場中央那塊地,地權甚至屬廟方,數十年來供攤位租用,久了,差點收不回來,直到那場火災後,才順勢收回。「有人說是神明的旨意。」廟公表示。不過蔘藥行老闆和多數市場人可不這麼認為,他們相信,當年的瓦斯桶是被人蓄意推倒的。

以乾瓠瓜絲捆起酸菜、筍片、豬肉等,俗稱「鹹菜肉」的手工菜,煮湯滋味一絕。
以乾瓠瓜絲捆起酸菜、筍片、豬肉等,俗稱「鹹菜肉」的手工菜,煮湯滋味一絕。

作者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將見聞記錄於粉專「蘇菜日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