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21 頁
【鄉間食堂】羅氏秋水茶:穿越時空煮一杯茶
「接手經營後,發現爺爺當年很多營業想法、行銷方式都走得很前面、非常現代,我們會開玩笑說他是從未來穿越來的人。」面對訪問輕鬆自若的羅孟芷,帶著開朗氣質的大家風範。三十五歲的她,與姊姊、弟弟共同是「羅氏秋水茶」(培蘭堂涼品茶莊有限公司)第三代經營者,分工上多處理通路、行銷與公關。據聞,只要是臺中在地人,茶飲生命經驗必嚐過一袋鋁箔裝羅氏秋水茶。一杯現實時間跨度逾七十年的養生好茶,竟出手自一位時空行者?
【鄉間食堂】回春青草茶:古早味裡人情溫暖的回憶
「在勞工公園運動的阿姨們,聽說附近有人在賣青草茶跟雜菜湯,就一群人一起來包場、光顧。」本名蔡易妏的Van,是高雄「回春青草茶」的店主,聊起天來笑容飽滿,帶點溫暖的親切。三十三歲的她笑說,那一天店裡的年紀加起來有上千歲;大家因為住附近,多少都知道回春跟阿公,也會跟她聊起從前。「客人有時比我還清楚曾經發在店裡的事。」
青草聚落即景
臺北西昌街 臺中成功路 高雄三鳳中街
【百元風味鈔】情慾旺來──炙煎鳳梨香腸
初夏,市場一片黃澄澄,金鑽鳳梨上市,臺灣果然是流著奶與蜜之地,活在能大吃鳳梨的地方太幸福啦!
幼年時不太敢吃鳳梨,酸香迷人,但多吃就咬舌。鳳梨咬舌是因為鳳梨酵素豐富,能分解蛋白質、軟化肉質,換句話說:當你在吃鳳梨的時候,鳳梨也正在吃你。為了防止這種吃與被吃的無限輪迴,臺灣農產品改良開發到達了神之境界。現在市面上各式鳳梨品種甜度驚人、各擁奇香,纖維柔軟,更不咬舌。其中最平價廣受大眾喜愛的,恐怕就是金鑽鳳梨。
【飲食身世錄】牛奶球配糜
日前在臺北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餐宴活動,名為「起司復刻宴」,尚未入座,便看到桌上一盤羅列不同品項的起司,這盤起司不只形狀,顏色、質地、風味也各異其趣。
這場活動的主辦人,是臺灣第一家義式手工乳酪坊「慢慢弄」的負責人陳淑惠(Isabella Chen),她邀請鑽研中國古代菜譜的美國歷史學者董慕達(Miranda Brown),分享古籍裡出現乳製品的菜色,並由臺中「Restaurant le Plein滿堂」餐廳主廚林凱維復刻重現。
【異鄉人英式餐桌】英國的夏天,我要吃海鮮
我的臺灣夏天記憶,是吃完外帶的剉冰後配著冷氣隆隆聲睡午覺。酷暑中從有冷氣的這家店再到也有冷氣的另一家店。西瓜、芒果、思樂冰,吃到身體發寒。
臺灣的夏天不缺熱度,反而讓人更珍惜冬天的冷。到了英國則是相反,到了四、五月發熱衣都還穿著,等真正開始熱起來,也不過就是那兩個月的事。
在英國,夏天一到我就會往海邊跑。大概是六、七年前開始,每年天氣一熱就會去濱海小鎮Whitstable,抓螃蟹吃生蠔。
【菜市人生場】天使插翅也難飛──臺南佳里中山市場
善化人我,只熟家鄉鄰近兩、三區,地理位置再向外推一圈,則非常陌生,因此今日前往佳里區時,還想它或許地處偏僻,頗有預備探訪鄉間之感。
豈知,剛抵達位在佳里中心地帶的中山市場,立刻脫口而出:「好……強……」自此,「好強」二字不離口,臺南市五處百年市集,唯一位處市區外的,便是中山市場,兩百多攤全年滿租,在這也無節慶的平常日,便滿場吆喝。百年市場,不乏光復初期開業的米苔目、七〇年代起家的肉圓。四十年歷史,幾乎要是此處店家的基本盤。
【菊島喫風土】海風與陽光交織出的澎湖麵線
我對食物有些小小執念,像是吃慣了澎湖麵線,就不太能接受其他軟軟爛爛的麵線。除了口感差異之外,最特別的便是澎湖麵線入口前的那一股鹽水香氣,很是誘人食慾。
「海風鹹鹹,晒出來的麵線不用加鹽」從小聽著阿嬤叨唸,一直以為是老人家節省,直到長大自己在臺北的小廚房開伙,被母親耳提面命煮麵線不要再加鹽,才知道煮澎湖麵線真的不用加鹽便已有滋有味。
【神明好農情】當仙公遇到偶像劇
近期上演一齣鬼屋主題的偶像劇,搞笑中帶靈異劇情,劇中有穿著道袍的道士,也出現宮廟畫面。常到新北市郊區登山的話,應該不難認出那就是土城山上的地標「善息堂.寺」,許多登山客喜歡來此休息、參拜仙公或賞花觀鳥,安頓好身心再下山。
善息堂.寺座落大暖山系龍泉溪谷,周遭是自然美景,主祀仙公,即呂洞賓,又稱呂祖、孚佑帝君或純陽真人。祂身分多元,既是唐代道教丹鼎派祖師,也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還並列五文昌之一。
【四方茶話】初訪家族中的茶農阿伯
阿伯的本名顏永興,跟我父親是同輩的親戚,因為要寫茶專欄的機緣,在父親居中聯繫與陪同下,終於第一次見到這位長輩。
阿伯的茶園總計約有三甲,分散在石碇區的幾個地方。拜訪當天,他帶我們彎入水底寮的一個小岔路口,看看其中一處離路邊比較近的茶區。為了改善土質,阿伯使用合法範圍內的有機肥,主要成分是米糠跟麥麩。
問到阿伯當初是怎麼想要種茶跟做茶,阿伯說:「原本是看到自己的爸爸做得很辛苦,想幫忙,後來對茶很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