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23 頁
【飲食身世錄】還要稱「金華」火腿嗎?
在江浙餐館裡,一翻開菜單,便能見到菜色裡有「火腿」的蹤跡,像是蜜汁火腿、醃篤鮮、火腿蠶豆……用到陳年火腿的比例特別高,幾乎成為江浙菜的重要識別之一,只是不同菜色需求的火腿熟成程度不同,有的用「家鄉肉」(新腿)、有的則用陳年火腿。 有句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不同菜系會用不同湯頭烹製菜色,江浙菜則會用金華火腿、老母雞熬煮成奶白色的金華火腿雞湯。
【山路食藝】泡開一片如山的食慾
輕量化必須捨棄上山烹煮的樂趣,帶上山的食物不外乎乾燥飯、能量棒、即溶飲品,講求快速、輕便、高熱量,進食這件事變得非常功利。
我第一次嘗試輕量化,是某次獨攀八通關山、大水窟山和秀姑巒山三座百岳,俗稱「八大秀」,通常需要四天才能完成。我規劃飲食,是以攝取有用的熱量及不製造多餘重量為目標,開出來的菜單不外乎是:早餐能量棒、午餐更多能量棒、晚餐乾燥飯。這種吃法在開始風行輕量化的登山界已是顯學。
【濃情農事】野蓮:採集文化的翻轉與傳承
全年生產的野蓮,與冬日特出的白玉蘿蔔,可說是後菸葉時代美濃當紅農產。尤其野蓮,從在地粄條店一路擴張至全臺灣的熱炒店─能讓口舌挑剔的饕客心甘情願買單,這款美濃水生食材,究竟有何生猛特色?
「賞味期長,冷藏可保鮮兩週;口感脆爽、味道不強烈,適合加入各種料理,不會妨礙其他食材風味,所以消費者接受度高;最大的優勢是它四季皆出,可滿足四月到七月葉菜類較稀少,或是冬季時價格受到產量波動的葉菜類替代需求。」在地人溫仲良說明。
【美濃食麼个】吃一桌產地限定的客家好味
美濃被好山好水環抱其中,彷彿領受祝福之地。純天然的日常裡,舊時相互照顧的農耕情感,融合進現代式的熱鬧、便利,也新也古樸,有了現在最好風景。認識這裡最好的捷徑,當然是讓一桌在地好菜指路,隨產季食材帶我們去風景現場,品嚐美味也收藏故事,心滿意足。
【帶路美濃】劉貴元:通往未來的舊橋
雙眉濃密、瞳孔晶亮,眉宇間散發出一股不凡的英氣─他是外號「阿貴」的美濃獅山里客家子弟,中信兄弟職棒隊的廿二歲新秀外野手,劉貴元。「以前要出去比賽的時候,我們都會扛著裝備、從美濃國小校門口走出來,穿過這座舊橋。」「美濃舊橋」建於日治時期,新美濃橋落成後,舊橋原地保留、禁行大車,確保行人安全。「小時候只要一有比賽,橋的兩端或路邊,就會有很多人出來看我們。」劉貴元記憶深刻地敘述。
【帶路美濃】黃瑋傑:農村與山,還有歌
出身美濃的黃瑋傑,近年以獨特的客語藍調旋律和寧靜嗓音,數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演唱人獎,他的音樂創作,無疑是這一代美濃與客家文化的珍寶。
八○至九○年代的童年,黃瑋傑在美濃金字面山下度過。「美濃生活的記憶很美好,所以對這裡有鄉愁,對童年有回味,有牽引。」儘管離開,從事客家與多種音樂創作的他,仍不斷往返於美濃與他處。喜歡農村,喜歡山,喜歡客家話,黃瑋傑多數歌曲都以客語創作且與美濃相關。
【百元風味鈔】青春正著時:芒果青薄荷果凍
梅雨一過,隨即迎來燠熱的夏天,市場上的水果品項一變,梅子、脆桃與桑葚消失無蹤,碧綠如寶石的青芒果卻悄悄上市了。
詩人余光中曾寫詩頌讚寶島的芒果如何熟甜、腴美,使中年的他甘冒被妻子責罵的風險,打開冰箱偷吃最易上火的芒果—─「但一切已經太遲了╲懷著外遇的心情,我一口╲向最肥沃處咬下」,冰透的芒果當然好吃,詩中以美女艷紅豐隆的體態比喻芒果的誘惑,歌頌的是熟女之美。
【異鄉人英式餐桌】Trifle乳脂鬆糕
讀哈利波特的時候,常常看到裡面提到乳脂鬆糕。照字面上來看,很難想像到底是什麼樣的食物,曾以為是一大塊鬆鬆軟軟加上鮮奶油的蛋糕。到英國之後,才發現Trifle的真面目與鬆糕並無太大關聯,而是一種放置在透明容器內,由各種食材層層堆疊而成的豐富甜點。
剛開始與Trifle的相遇並不算浪漫,我灰頭土臉、飢腸轆轆的從學校回家,照常去宿舍附近的Tesco(平價連鎖超市)買晚餐食材,瞥到裝在透明大碗公裡的Trifle正好打折。
【菜市人生場】我與市場跳恰恰──臺北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與我,經常保有一種亦近亦遠的關係。大學讀戲劇系,不時要到國家戲劇院看戲,與其相對的南門市場門面,再熟悉也不過了。然而自從有次入內逛了一圈,被物價嚇到的大學生,從此只上二樓吃「合歡刀削麵館」。
日治時期建起的「千歲市場」,歷經多次改建,在戰後更名為南門市場。自中國遷來的住民,將家鄉味帶來,各省老字號店家在此雲集,南門市場扎扎實實成了中菜基地。
【神明好農情】功夫金獅,舞動西港香
今年又到了三年一科的「香科年」,在四、五月熱鬧整個臺南。傳承數百年的臺南香科,不僅神明出巡遶境別具特色,伴駕的文武藝陣更是有看頭。這段時間,境內居民與宮廟發動陣頭參加,遶境前還得苦練武藝數月,全體動員不分男女老幼一起開心的團練。
所謂「香科」,指的是「刈香」與道教「法事科儀」。臺南香科包括蕭壠香、學甲香、土城香、麻豆香與西港香,合稱「南瀛五大香」,舉行的日期與科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