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人生場】甘味在哪裡──臺南西港市場

牠的臉是我的心情寫照,請小心輕放。

牠的臉是我的心情寫照,請小心輕放。

文字╱攝影 蘇凌

「我有准妳拍照嗎!」雜貨店老闆從櫃檯前一路罵出來,蹲在地上挑蒜頭的客人,掀起口罩悄悄對我說:「妳別介意,老闆很嚴肅。」這種情況下,要我對老闆說出「因為門口春聯字很美」都開不了口。

「西港市場」在當地大廟「慶安宮」的對面,探索的開頭便來這麼一記,挺讓人沮喪。踏進市場,發現半數攤位跟我的心一樣已經打烊——不,是根本沒開,剩餘幾個肉鋪子,在八點鐘就清閒得彷彿將收攤。

靠入口的通道上有攤「時尚女裝」,大概因市場人潮不多,擺在這裡也合法。「我們全家都在賣衣服——跟鳳梨。」邊上確實擺了幾顆老闆在關廟自栽的鳳梨;三十年來,他每日來到這兩個半小時車程外的西港擺賣,得出一個經濟觀察:「這邊滷麵只要四十元,關廟的要七十。」如果我說「臺北要一百二十元」,他會好過一點嗎?問及市場內歇業的攤位,他一臉震驚,「因為做醮(tsò-tsiò)才剛結束啊!」對面的慶安宮,兩日前舉辦了三年一度的燒王船,市場部分攤位有節後休市的習慣,老闆大概早就懷疑我怎麼偏偏挑這天來逛市場呢。

但市場邊的麵包店開著。「甘味囍餅蛋糕」門上漆著「出爐時間:上午六点、下午三点半」,老闆驚慌表示現在不是這個時間,彷彿擔心我六點要來堵門、逼他重回數十年前四點起床烤麵包的日子。店裡還賣著我小時最愛的西點—用巧克力醬畫笑臉的奶油夾心蛋糕。問起這款點心的名字?「少年(siàuliân)」—好吧,畫的小孩臉確實是個少年。「沒什麼特別的名字啦,就是客人來會說要買『笑臉』。」

還有女生版,但我喜歡男生,因為巧克力醬用得比較多。
還有女生版,但我喜歡男生,因為巧克力醬用得比較多。

雖為西點麵包廠,Google店家評論上,眾人卻稱他家香腸最好——等等,麵包跟香腸是怎麼湊在一起的?超過六十年前,爸爸推著車在慶安宮、戲院、市場一帶賣自製香腸,開店後,以容易書寫的「甘味」為名。「不想用自己的名字當店名,因為人會死嘛,但店名不會死。」日後兒子開始學做西點麵包,兩項技藝便在店裡結合,甘味之意,也確實是香腸、麵包兩相宜。

作者 蘇凌

本業應該是劇場,但更常進菜場,並將見聞記錄於粉專「蘇菜日記」。著有《菜場搜神記:一個不買菜女子的市場踏查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