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非洲豬瘟突破美洲防線!多明尼加豬隻監測計畫發現確診樣本

中南美洲的非洲豬瘟已在1980年代清零,時隔30多年,美國在多明尼加境內採樣的豬隻樣本,確診感染非洲豬瘟。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29)日指出,多明尼加尚未將此案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但既然美國農業部已有訊息發布,我國先採行預警措施,宣布即日起自多明尼加入境旅客違規攜帶豬肉製品,將提高裁罰金額最高100萬元。

新聞
萊劑健康風險評估不足 公民團體要求萊豬進口國會審議

台灣農民組合協會等數個公民團體8日於立法院舉辦反對瘦肉精美豬記者會,會中指出,由於萊克多巴胺對人體健康風險評估的科學證據不足,還不知道對人體可能造成什麼健康危害,民團要求政府應採取預防性措施,禁止含萊劑豬肉進入國民的食物鏈中。

新聞
開放萊豬進口 農經學者認為短空長多 臺灣農業向國際反守為攻

政府擬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學者認為,開放萊豬進口,消除臺美間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有助臺美經貿關係強化,對國家整體有好處;農業進一步對國際開放、自由化是「短空長多」,短時間可能受到衝擊挫折,但可利用此壓力產業升級。

新聞
開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 臺大榮譽教授賴秀穗:毒性低不需擔心

臺灣大學獸醫學院榮譽教授賴秀穗表示,萊劑是毒性很低的瘦肉精,國內已容許萊劑殘留10ppb以下美牛可進口,「美豬為什麼不行?」美豬即使也訂10ppb(=0.01ppm)殘留容許量,也要一次吃到半頭豬才可能對健康有害。

新聞
從武漢肺炎疫情 看美國漁業現況及防疫對策

自從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開始肆虐美國,相關部門已廣泛週知在捕撈產業進行防疫。美國海岸警衛隊在3月13日發布《海洋安全信息通報》,操作員和船東必須向海岸警衛隊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船上人員的健康狀況。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將提供3億美元的援助計畫,應對因covid-19導致的水產業經濟損失及相關補助計畫。

新聞
【大危雞】1946年一場「明日雞大賽」 開啟嶄新美國肉雞時代

在經過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的糧食配給後,牛肉和豬肉再度釋放到市面上,雞蛋比起來顯得索然無味,而且蛋雞因為沒有美味的肌肉,也不會受到青睞。為了支持戰爭,大眾長期以來心甘情願放棄吃肉,但現在他們想要一飽口福。在A&P食材超市連鎖店及全美主要的家禽和雞蛋組織的支持下,美國農業部舉辦了「明日雞」(Chicken of Tomorrow)大賽,目標就是要培育出更美味的雞。

新聞
植物肉時代來臨? 2原因讓「肉類替代食品」翻轉美國飲食文化

根據美國民調公司在2016年調查的結果,全美18歲以上的2億4,500萬人中,有430萬的素食主義人口,370萬的維根(維根主義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避免食用屠宰的肉類,也會避免雞蛋、乳製品及蜂蜜等由動物所搾取而來的產物)主義人口。在1997年時,素食主義人口約只有200萬人,占18歲以上的人口的1%,可見美國避免肉類攝取的人口漸增。

新聞
【飽讀好書】《白垃圾:美國四百年來被隱藏的階級真相》

作者南西.伊森伯格為美國早期歷史的專家。本書揭露了美國史的黑暗面,告訴你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並不只是黑白種族衝突而已,無所不在的階級問題,只因為相同的膚色而被掩蓋起來了。

新聞
對抗蘋果黑星病新曙光,美國新育種計畫可減緩熟成速率、減少農藥使用

蘋果比起其他水果更容易受到各種病蟲害攻擊,尤其是蘋果黑星病,又稱作蘋果瘡痂病,此為真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別難處理,若蔓延很可能使蘋果產量損失高達80%。

新聞
小農場冷鏈救星?美國ColdPICK研發創新的「移動式冰箱車」

農產業的儲藏設備對規模較小的生產者往往是巨大成本負擔,美國儲運設備公司正在設法解決這樣的困境。不只是臺灣,美國電子商務的興起改變了農產品的運銷模式,消費者在上午手指一點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新鮮的蔬果,這種被稱為「New Fresh Paradigm,NFP」類似臺灣的4h送達服務,逐漸成為農民經營農場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