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雞】1946年一場「明日雞大賽」 開啟嶄新美國肉雞時代

因為一場「明日雞大賽」,美國正式開啟了肉雞時代,追求更加美味的雞肉口感。(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大石國際文化 文/瑪琳.麥肯納

美國過去的農場大多都是小規模,會種植農作物和養動物,而且幾乎都會養雞。至於要養哪種雞則是個複雜的問題,因為那時有很多選擇。

1921年1月號的《美國家禽雜誌》(American Poultry Journal)刊登了6頁的小型分類廣告,列出全國數百位育種者培育出來的數十個品種:單冠安柯納(Single-Comb Anconas)、銀光懷恩多特雞(Silver Wyandottes)、褐來亨雞(Brown Leghorns)、黑狼山雞(Black Langshans)、輕量婆羅門雞(Light Brahmas)、西西里金鳳花雞(Sicilian Buttercups)、金雞(Golden Campines)、白雷斯紅冠雞(White-Laced Red Cornish)、銀灰豆爾金雞(Silver-Gray Dorkings)、銀光漢堡雞(Silver-Spangled Hamburgs)、斑點烏當雞(Mottled Houdans)、桃花心木奧洛夫雞(MahoganyOrlo_s)、白色米諾卡雞(White Minorcas)、雪花雞(Speckled Sussex)。

大多數農場都會養一小群雞,數量從幾隻雞到兩百隻左右,而且對大多數的農民而言,養雞是為了雞蛋;只有下不出蛋的老母雞或孵出小公雞時,才會當作肉雞出售。農民會根據他們所在地區的其他農民的偏好來選擇自己飼養的品種,這些品種或許是適應生活環境的潮濕或乾燥,或是多風多雨的氣候,再不然就是因為他們受到華麗的廣告所說服,吹噓這種雞所產的蛋曾在州內或全國家的家禽博覽會上贏得獎牌。

1923年雞肉生產往創新之路踏出了第一步,當時推出了第一臺電熱式孵化箱,讓整個產業得以擴張。這讓農民不必挑選和維持種群,也可以省下在母雞相對短暫的生產力歲月中,每次孵蛋都要耗掉的幾個月時間,讓牠們有多一點時間來生蛋。現在,農民可以將這些工作外包給這產業中的新興行業,上千家孵化場會將新生的小雞郵寄到府。但是當時育種的首選條件仍然是最大產蛋量,而不是以在無法下蛋後其肉質可能帶來的任何飲食樂趣為目標。

在經過經濟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的糧食配給後,選擇可以生較多蛋的雞顯然是明智的策略:這表示可以從雞那裡獲得最大化的蛋白質,而不會犧牲掉自己的雞。但是當戰後,牛肉和豬肉再度釋放到市面上,雞蛋比起來顯得索然無味,而且蛋雞因為沒有美味的肌肉,也不會受到青睞。為了支持戰爭,大眾長期以來心甘情願放棄吃肉,但現在他們想要一飽口福。

一家精明的零售業者看出即將發生問題。在1944年11月於加拿大舉行的家禽會議時,A&P食材超市連鎖店的家禽研究主管霍華・皮爾斯(Howard C. Pierce)表示得要開發一種肉多的雞,雞胸肉的部分要長得像火雞那樣。到了隔年夏天,他的願望點燃了一項非凡的事業,在A&P及全美主要的家禽和雞蛋組織的支持下,美國農業部舉辦了「明日雞」(Chicken of Tomorrow)大賽,目標就是要培育出更美味的雞。

這場賽事盛況空前,一共有55個國家級的組織參與,包括來自政府機構、生產者組織和土地贈予大學的科學家和行政官員,以及來自44個州的上百名志工。(當時美國共有48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尚未加入版圖)1946年開始各州競賽,1947年進入區域評判,並在1948年於德拉瓦大學農業實驗站舉行全國總決賽。1947年《週六晚間郵報》(Saturday Evening Post)刊登的一篇令人垂涎的文章報導:「適合一家人的肥雞:雞胸肉厚實,可以片成肉排,在層層多汁的深色肉層中,僅含有少量骨頭,而這一切的花費都比以前便宜。」想要參與競賽的,不論是小農還是大型養殖場,都可獲得一年的時間來設計和培育比賽所要求的堅韌、多肉等特質的雞。若是真的培養出這種雞,他們還得證明這些雞是可以生育的,因此要養出好幾代足夠數量的雞,才能完成這一場為期3年的選雞比賽。

這是一項重大挑戰。幾十年來,農人一直想要培育出更好的家禽品種,但要維持可靠的雜交品種一直是個難題。農民不信任混種雜交,擔心會生出沒有生殖能力的病雞,所以大多數參加明日雞競賽的,都會拿早已培養好的純種雞。在比賽的最後階段所選出的40位參賽者中,只有8位是以標準品種所雜交出來的雞來參賽。

1948年3月,決選的40位育種者,再加上6位候補(以免有人遭到淘汰)出爐,他們分別送了720顆雞蛋到馬里蘭州東海岸的一間孵化場。這些蛋來自25個州,並根據精確的時間表裝載到火車上,以便在正確的時間送到孵化箱中。每一批蛋都有編碼,因此只有少數人知道主人的身份,每一孵化籃放一個育種者的雞蛋,深色雞與淺色雞交錯,以防孵出來的小雞,找到縫隙,摔到隔壁籃。

雞孵化出來後,就會從中隨機挑選出410雛雞,400隻是要給裁判的,另外10隻備用,以免有雞受傷,然後開車送往為此新建的專用雞舍。

在這裡會讓小雞生長12週又2天,然後屠宰、去毛後稱重並冷藏,就像是要準備出售一樣。每一批會從中挑選出50隻來評判。裁判會依據18種標準來進行評估,從身體結構、膚色到長羽毛的時間以及飼料轉化為肌肉的效率。

1948年6月24日,裁判站在一個舞臺上展示了他們的成果,每個參賽者的那批雞都裝在一箱子裡,得分最高的前幾名則會展示其冷凍的橫切截面。那年的亞軍是康乃狄克州的亨利・薩格里奧(Henry Saglio),十幾歲的他出生在義大利移民家庭,務農的家族養著純種的白蘆花雞(White Plymouth Rocks),他從中培育出肌肉發達的多肉雞;冠軍是來自加州的查理・凡特斯(Charles Vantress),他以新罕布夏雞(New Hampshire)這種最受東海岸養殖界歡迎的肉雞和加州的可尼秀雞(Cornish),雜交出一種紅羽雞。

那天晚上,主辦單位以遊行來慶祝這些育種者的成就,呈現德馬瓦家禽業各個階段的花車穿過喬治城的巷弄,一輛車頂上還坐著一個不斷揮手並微笑的慶典肉雞女王。這活動不僅是在慶祝新培育出來的雞,也在慶祝其開發者希望打造的新經濟:明日雞將成為農場和市場上的主要肉類,比牛肉便宜,比豬肉順口,肉質本身就讓人垂涎,而不再是生不出蛋後遭到拋棄的肉。

3年後的第二屆決賽,讓他們離夢想實現的那天又更近了:凡特斯再度擠下純種雞,第2次以另一隻混種雞贏得比賽。他之後建立起這行業中相當頂級的孵化公司,唯一能與其競爭的,只有薩格里奧家族公司推出的愛拔益加(Arbor Acres),他們在1959年放棄了當年獲勝的純種白蘆花雞,改用一種雜交配種的肉雞。同年,凡特斯的雜交種則成為全美各地60%繁殖用的種雞。

而那些生命力強韌、自由生活又耐各種天候的純種雞呢?在占據美國農場穀倉近百年後,牠們就這樣因為商業化的腳步而逐漸消失凋零。

不過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還是存在有其他種類的雞,牠們帶有在產業化育種前的雞的遺傳組成,將來有一天,可能會用這些遺傳奧祕再次培育出更好的雞。

本文摘錄自大石國際文化 《大危雞:抗生素如何造就現代畜牧工廠,改變全球飲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