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在地農人02】許復堡的有機農業堡壘 臺南第一間農產品初級加工場大埔有機農場

農糧署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業者名冊」中,大埔有機農場的許復堡名列其中,這是根據2020年3月通過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輔導出來的。許復堡以南臺灣較少數的植栽杭菊入選通過,更是臺南唯一入選的農民。

新聞
抗病特性優異 小番茄「種苗亞蔬25號」可露天栽培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合作,育成橙紅色小番茄品種「種苗亞蔬25號」,具耐熱特性,在高溫環境下仍能結果生產;對於番茄好發的捲葉病、萎凋病、青枯病等病害有良好的抗病特性,可以露天栽培、無須搭設溫室。

新聞
人才斷層成隱憂 蔬菜苗嫁接機簡單又好用 可提高苗株存活率

臺灣目前正面臨嫁接專業人員短缺、高齡化等嚴峻問題,且因番茄嫁接苗使用番茄接穗嫁接於茄子砧木,技術上較複雜、難度高,因此嫁接機械適用性、好用及容易操作,是產業重視的關鍵。在嫁接機械的選用方面,產業的主要考量因素有嫁接成功率、嫁接苗存活率及嫁接速度等。臺灣在番茄嫁接苗生產作業中,目前已有5種嫁接機型可導入產業應用。

新聞
北臺灣雨不停 專家提醒趁雨歇半天防治蔬菜露菌病

北臺灣下雨下個不停,種植十字花科蔬菜與瓜類容易發生露菌病,番茄也好發晚疫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議農民,把握雨停半天空檔趕緊施藥防治;農改場提醒,氮肥施用過量恐怕會降低植株抗病性,農友應合理施肥。

新聞
鏈黴菌KHY26防治番茄根瘤線蟲近9成 明年可技轉製生物農藥

番茄若罹患根瘤線蟲,嚴重者植株會枯萎死亡,高雄區農業改良場開發鏈黴菌KHY26生物農藥,可減少土壤中根瘤線蟲密度達88%,且有益環境永續,高雄場已完成生物農藥的開發,預計明年即可技轉廠商生產。

新聞
種苗場協助開發病原檢測晶片 檢定時程縮短76%、成本減近半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轉生技業者「茄科作物類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用引子對及引子探針組」技術,今年成功協助業者開發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可以直接以種子為檢定樣品,大幅縮短檢定時程76%,減少檢定成本45%,強化檢測番茄種子病毒的量能。

番茄
農藝
【農業英文3】吃祖傳番茄還是完美番茄?

番茄是餐桌上最常看到的食物之一,你吃過幾種?吃過基改番茄嗎?或者你是傳統食物愛好者,不輕易嘗試新品種?這一篇從番茄的演化之路,讓我們了解科學家遺傳變異研究的精神,以及保種的意義。

新聞
新蟲害!番茄潛旋蛾入侵番茄園 防檢局啟動全境大蒐查

發現新蟲害入侵,茄科作物受害。近期在南投埔里及仁愛地區的設施番茄及茄子作物,發現外來種番茄潛旋蛾危害,農委會防檢局除了緊急公告防治藥劑之外,也發出追緝令,請地方政府植物防疫單位及農委會各區改良場協助巡查,看看其他地方是否也有番茄潛旋蛾蹤跡,防檢局初步判斷,人為帶進來的可能性偏高。

新聞
種苗育種也要打國家隊 「育種協作平台」助業者節省逾50%成本

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自106年起與民間種苗業者合作,推出「育種協作平台」,邀業者「參與式育種」,可大幅縮小育種規模、縮短4年左右的育種時間,並縮減育種成本達50%以上。

農業技術
怕熱難著果!促進番茄著果三大招 對抗高溫逆境的設施番茄促進著果法

溫度是影響番茄產量及品質的主要因素,番茄生育過程中尤以開花期對高溫逆境最為敏感。如何使逆境下的番茄仍能正常著果是栽培技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