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場協助開發病原檢測晶片 檢定時程縮短76%、成本減近半

我國番茄種子出口值達5.1億元,僅次於果樹種子與西瓜種子,是種苗產業主力之一。(攝影/游昇俯)

種植番茄常見俗稱「瘋欉」的病毒病、類病毒病,會帶給農民嚴重損失,確認種子是否帶病毒是確保種子健康的關鍵。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技轉生技業者「茄科作物類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用引子對及引子探針組」技術,今年成功協助業者開發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可以直接以種子為檢定樣品,大幅縮短檢定時程76%,減少檢定成本45%,強化檢測番茄種子病毒的量能。

根據108年農業統計資料,臺灣種苗產業年出口值高達新臺幣78億元,其中番茄種子出口值即佔5.1億元,僅次於果樹種子與西瓜種子,排行第3,是我國種苗產業主力。國際市場調查也評估,2020年至2025年全球番茄種子總需求量還有上升7.9%的空間,相對的,番茄種傳病原檢疫的需求預估也會日漸提高。

番茄病毒檢測是透過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技術,以病毒核酸片段的「引子」(primer)去檢測樣品是否存在病毒病原,並透過電泳分析判讀,以確認病毒存在。種苗場去年將「茄科作物類病毒核酸檢測晶片用引子對及引子探針組」技術以非專屬授權,技轉產業應用,將國際茄科種子重要標的病原引子提供業界,協助其開發番茄病原檢測晶片。

種苗場助理研究員邱燕欣表示,番茄種子病原檢測,過去1次檢測只能測定1種病原,並且要將種子培育成苗,取其真葉研磨,萃取病原RNA進行檢測,但種子育苗需時10至14天,以電泳分析進行病原判讀還要7天,檢定期長達21天、相當耗時;種苗場協助業者開發的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可以直接將種子研磨作為檢定樣品,無需育苗程序,並且改以晶片替代電泳分析進行病原判讀,檢定期可大幅從21天縮短到5天,縮短檢定時程達76%。

授權業者原有的生物晶片技術可檢定5種病毒病原,種苗場提供業者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番茄褪綠矮化類病毒、番茄莖頂矮化類病毒、番椒小果類病毒、鯨魚藤潛隱類病毒、番茄植株雄化類病毒等6種類病毒病原引子,增加其病原檢定對象達11種,更幫助他們減少檢定成本達45%。

以晶片替代電泳分析進行病原判讀,檢定期可大幅從21天縮短到5天。圖為番茄病原檢測晶片。(圖片提供/種苗改良繁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