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防疫
臺灣曾出現過H5N2、H5N3、H5N6、H5N8等不同禽流感病毒株,4年前全臺禽場爆發大規模禽流感疫情,整體產值重創超過60億。2017年2月花蓮某鵝場首度驗出可禽傳人的H5N6,促使農委會強制全臺鴨子屠宰前需進行病毒檢測等多項防疫措施,經多年努力,農委會23日對外宣布已清除H5N3、H5N8、H5N6亞型高病原禽流感病毒,獨剩H5N2仍未清除,且這兩年禽流感爆發案例也大幅降低46%。
因應非洲豬瘟防疫工作,金門豬肉禁運14天,17日正式解禁。不過臺大和中興大學獸醫專家提醒,現行移動管制規定14天恐不足。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會因豬隻品種、個體免疫系統等差異而有落差,國際間曾研究非洲豬瘟病毒潛伏期可能達15天,英國估計可達30天,站在風險管理角度來看,盡可能把移動管制時間拉長,甚至到一個月,政府在管理上較有把握。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自2018年8月中國爆發疫情後,便以超乎想像的擴散速度逐漸蔓延至中國各省分,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官網通報,截至1月14日為止,繼黑龍江、江蘇後,位於中國西北地區的甘肅,成為中國第24個出現非洲豬瘟的省區,這也是官方正式公布的第106例疫情。
2015年禽流感重創臺灣家禽產業,差點造成無鵝可吃的窘境,靠著政府與業者的努力,如今鵝肉已重返市場,供貨無虞。但目前禽流感對臺灣的威脅尚未解除,因為臺灣位於候鳥南來北往必經之地,國內養禽場飼養密度又高,這些潛在風險因子都有可能會再一次造成禽流感疫情的蔓延,為了能有效控制禽流感,防檢局協同農試所建置禽流感防疫資訊地圖平台,將多個防疫所需的資訊串聯整合於地圖平台上,建立智慧防疫系統,對於疫情掌握與處理將更有效率。
中國的非洲豬瘟疫情不透明,臺灣防疫無不繃緊神經。面對這幾天接連在臺北市河濱公園、南投某學校發現來自中國的火腿香腸,農委會8日找專家學者商討非洲豬瘟後續防疫作為,會議上許多專家已開始憂心,臺灣一旦爆發非洲豬瘟究竟有沒有辦法追蹤和監控?其中活豬運輸車成眾矢之的。
1997年是臺灣養豬產業關鍵轉捩點,絕跡了68年的口蹄疫病毒重現蹤影,短短1年,全臺灣撲殺了3成豬隻,損失1千7百億元豬肉產值,連帶失去日本1年5百億元外銷市場。當時臺灣省政府調查原因,發現關鍵傳播點可能來自新竹縣竹東鎮一處屠宰場,由於人員、車輛進出未消毒,加上防疫觀念薄弱,養豬業者習慣到處參觀別人的豬場、抓豬車直接進場且緊鄰豬舍,加速病原擴散。
別再亂帶違規疫區肉品入臺!為全力防堵「非洲豬瘟」疫情入侵,本(11)月28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議審查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第45之1條修正草案,已擬定將旅客違規攜帶疫區肉品入臺的罰鍰,從原先的30萬,一舉提高至100萬。而今(30)日立法院召開院會,立即火速三讀通過,罰鍰金額可從新臺幣1萬元以上,最高至100萬元。後續經總統公布,即生效施行。
處在全球化時代,新興傳染病一旦爆發就無遠弗屆地蔓延。在國際推動「防疫一體(One Health)」的概念下,臺灣建構防疫一體的傳染病整合防治研究計畫,強化因應疫災的核心科技能力,對抗各種新浮現傳染病的挑戰與威脅。
中國非洲豬瘟疫情持續擴大,行政院昨天召開跨部會會議,檢討非洲豬瘟防疫策略,其中產業界高度關注是否禁止廚餘養豬,會中並沒有具體結論,僅要求各單位繼續加強邊境管理工作,務必將病毒杜絕於境外。
中國非洲豬瘟已累積13起疫情,美國、聯合國接連警告,非洲豬瘟恐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從事養豬、飼料和肉品事業的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曾經歷過1997年口蹄疫,面對嚴峻的疫情,他特別站出來呼籲養豬業者「自己的產業自己顧」,這段時間豬農應減少應酬,盡量避免進出別人的豬場,同時呼籲政府,除了提防中國豬肉走私,也要注意其他國家的肉製品原料是否來自疫區國,要抱著「非洲豬瘟會來」的心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