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各項作物收入保險簡介(1)

傳統的農業保險,是依颱風、豪雨、冰雹等天災所造成的農業損害予以理賠,屬於實損實賠型險種。然而因為農業損害程度之勘災定損,始終在由誰勘災、何時勘災、如何勘災,以及如何判定損害是由天災或人為因素所造成等方面存有爭議,而且短時間要動員大量人力至災損現場並不容易,勘災成本也相當高,因此,氣象參數型保險就應運而生。

新聞
高粱收入保險試辦及保險費補助辦法簡介

高粱為省水作物,具有抗旱、耐淹、節水、省肥、省人工成本等優點。為調整稻米產業結構、活化休耕農地及增加農民收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積極輔導稻田轉作高粱,有助於緩和農業灌溉用水壓力以及減少公糧收購。

新聞
水稻收入保險之推動概況

水稻為國內種植面積最大且農戶數最多的農糧作物,容易受天候環境影響收成,另臺灣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海洋島嶼型之氣候特性明顯,加上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天然災害發生頻率及強度漸增,常有致災性低溫、豪雨、颱風及乾旱等災害天氣,或稻細蟎、稻熱病、稻紋枯病、斑飛蝨及褐飛蝨等之疫病蟲害,造成稻作生產嚴重損失。

新聞
2023農業新制01》1959動保專線元旦開通 羊痘豬瘟同步拔針 食品農藥殘留檢驗更新方法及範圍

民眾發現動物遭虐或受困,不論在哪個縣市,只要拿起市話或手機直撥1959就能通報案件,農委會112年元旦將開通全國性的1959動保專線,轉接到各地方政府動物保護單位處理;畜牧業羊痘及傳統豬瘟拔針,可望成為羊痘非疫國、傳統豬瘟非疫國,提升產業競爭力;明年第1季將開辦蒜頭農業保險,保單設計為氣象參數型,以降雨量為理賠依據,減少蒜農的淹水災損。

新聞
我國實施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三):檢討與精進

氣象參數型保險是基於氣象變化對於農漁業生產的損害,損害程度涉及保費與理賠,但在基礎研究上關於不同氣象對不同農作物或養殖水產會造成如何的損害,卻始終缺乏明確的實驗研究結果可供引用。因此,基於保險與農漁業的長期發展,實有必要加強上述基礎研究,同時參考國內外經驗,為研究成果建立資料庫,在面對氣候變遷下持續進行觀測與基礎研究,有助於氣象參數型保險的設計與精進。

新聞
我國實施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二):我國辦理現況

我國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目前共有24張保單,包括養蜂1張、果樹(棗、木瓜、文旦柚、番石榴、蓮霧、柑橘、甜柿、西瓜、荔枝、梨)12張、養殖漁業(屏東、高雄水產、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吳郭魚)11張,目前均依溫度、降水量或風速為承保範圍,並作為起賠依據。

新聞
我國實施氣象參數型農業保險之檢討與精進(一):保險特性與國外經驗

不同於傳統農業保險以實際災損情形賠付(即實損實賠型),氣象參數型保險是依氣象參數決定理賠金額,二者之間的差異與特性令人好奇。而且在我國實施農業保險的現階段,為何多採取氣象參數型保險?

新聞
農金獎首次311家信用部全員參賽 陳吉仲讚基層金融機構貢獻農漁牧產業

第16屆農業金融獎得主今(30)日齊聚一堂參加頒獎典禮,今年是第一次311家農漁會信用部全部報名參賽,73家農漁會分別獲選各獎項的特優獎、優等獎,以及甲等獎,其中18家農漁會信用部同時獲得2個獎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信用部經營不易,近年又肩負農業保險推廣任務,他很感謝農漁會配合農委會政策提供很多服務,面臨高通膨及未來利率逐漸走高的挑戰,農委會會做出對農漁會信用部最好的決策。

新聞
利用創新科技強化農業保險勘損制度之芻議

臺灣的農業型態以小農為主,面對氣候變遷影響時的脆弱度較高,農民的調適能力亦相對不足。勘損制度作為建構農業保險制度的基石,同時也是農業風險管理之一環,可透過科技化與標準化的勘損流程,提昇農民辨識風險與調適能力,讓農民成為保險公司合作的好夥伴,建構農家所得安全網。

新聞
保險商品開發之機會與挑戰──以氣象參數型保單為例

近年來,氣候變遷凸顯了農業對抗自然風險的脆弱性,農業保險的重要性和普及度在全球得到了重要提升。傳統的實損實賠農業保險產品對於資料積累、專業人員配備和實地勘查的超高要求,成為了推廣農業保險新產品的重要阻礙。相較下,氣象參數型保險憑藉產品設計靈活、理賠指標透明、投保和理賠流程簡便的特點,獲得了保險業界更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