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藷的關鍵市場分析
農業經營
用「甘藷萃取物」保濕敏感肌!甘藷未來市場妙用多

甘藷(Ipomoea batatas L.)昔日被作「豬菜」,在臺灣1970年代以前,是餵豬的材料及窮困家庭的主食,栽培面積曾達20萬公頃以上,年生產量可達300萬公噸以上,是臺灣甘藷栽培最蓬勃的時期。後因民眾飲食習慣改變,以及開放飼料玉米進口,導致甘藷需求量銳減,栽培面積及年產量逐年降低,近10年的栽培面積約維持在1萬公頃左右,而每年總產量約維持在20~25萬公噸,產值約為30億元左右,大多作鮮食、食品加工或夏季葉菜使用。近幾年隨著甘藷營養價值嶄露,以及國人飲食習慣趨向養生、健康,開創新興保健產品及寵物食品,是未來甘藷產業的發展趨勢。

harvest7110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1年10月號 進化吧!國產鮮奶

一邊是具價格優勢的美紐澳鮮奶叩關壓力日增,一邊是國人對鮮奶的需求持續擴大,臺灣鮮奶的機會與挑戰並存,不僅亟須重塑國產鮮奶的特色與優勢,酪農業產官學界也正分別研擬不同的備戰策略,從升級自動化設備、研發國產飼糧到鑽研乳牛三大淘汰因素的乳房炎預防、跟進動物福利標章的全球趨勢等,希望帶領產業再次挺過貿易開放威脅,也期許能讓臺灣人繼續對國產鮮奶感到驕傲與信賴!

新聞
甘藷栽培改噴灌節水7% 產量反增約8%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與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試驗以節水管路灌溉栽培旱作甘藷(地瓜)「臺農66號」,相較傳統溝灌栽培,可節省用水約7.5%,但因搭配甘藷生育期準確給水,每公頃產量反而提升2,300公斤,增產約8%。

新聞
甘藷蔓苗低溫長不大 越冬生產技術助產量變10倍

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建立「甘藷蔓苗越冬生產技術」,可將現行北部育苗受到低溫限制,每分地只有2千苗的產量,提高至每分地2萬至4萬苗,產量逾10倍以上,今年首度授權種苗業者、農民技轉。

新聞
【雜糧小學堂】雲林水林鄉的金色甜蜜夢

從前,甘藷是遠行者的食糧,後又飄洋過海來到臺灣,開始在這塊形似甘藷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老一輩的人總說,他們過去吃飯僅是甘藷籤摻稀疏白米,總把它和窮苦畫上等號;然而,近幾年的養生觀念如潮,被當作養生良品的甘藷跟著翻身,不僅便利商店賣起烤甘藷,連地瓜片、薯條等加工品都跟著推陳出新,拓展出新一代的甘藷吃食版圖。

新聞
新加坡甘藷市場具外銷潛力,越南、日本、澳洲成為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勁敵

新加坡約有561萬人口,國土面積約為719平方公里,雖面積不大但因所處位置具優勢,讓新加坡因貿易策略而帶來經濟高度成長。2016年新加坡居民的平均家庭月收入為11,598新幣,為高所得國家之一,且其工作時數平均每週達46小時,生活較為忙碌與緊張。此外,新加坡和臺灣相同,也正面臨高齡化衝擊,新加坡政府統計65歲以上人口超過9.2%,預估2030年新加坡65歲人口將增加為目前的3倍,進入超高齡化社會。

新聞
憨吉採收一機到底,80倍效率力抗缺工

農村勞動力不足是近年臺灣農業發展的熱門議題,尤其是正值採收季節,需投入大量人力的作物——地瓜,缺工問題更加明顯。

新聞
幫甘藷種苗蓋棉被!北部地區可生產冬季甘藷健康種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在金山地區利用隧道棚的簡易設施栽培甘藷種苗。

新聞
農試所甘藷育成重大突破!新品種「金香」耐儲藏、產量穩,可望爭取內外銷市場

農業試驗所在甘藷育種上有重大突破,所研發的新品種台農74號「金香」甘藷除了具耐儲藏特性外,食用風味佳且塊根產量穩定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有戰略更要有戰術,大糧倉計畫遍地開花,如何不淪為曇花一現?

為了減少水稻種植面積和活化休耕地,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農委會啟動「大糧倉計畫」,希望 2020 年增加雜糧面積 3 萬公頃。但是雜糧的生產、儲運與加工等環環相扣,政府除了鼓勵農民種植雜糧,建構儲運與加工的環節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