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甘藷種苗蓋棉被!北部地區可生產冬季甘藷健康種苗

文、攝影/ 洪嘉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研究人員在金山地區利用隧道棚的簡易設施栽培甘藷種苗。這種栽培方式能夠抵擋金山地區冬季低溫對甘藷生長抑制的影響,讓甘藷藤蔓能夠持續生長,及時供應春夏作所需要的甘藷健康種苗,實現北部地區農友多年以來想自行供應品質優良健康種苗的夢想。

耕作季節南北大不同

農試所指出,根據2016年農業統計調查,全臺甘藷栽培面積為10,589公頃,栽培最廣的地區為雲林縣佔44%,其次為彰化縣及臺南市各佔13.6%與11%,而北部地區栽培面積為422公頃,佔總面積的4%(其中新北市為3.3%)。

由於南北栽種條件及品種的差異,北部地區栽培甘藷為春夏作,有別於南部地區的秋作,因此北部地區需要在秋冬生產甘藷種苗,才能因應隔年3月的耕作。

但甘藷種苗適合在20度至30度之間生長,低於15度就會開始生長緩慢,低於10度時種苗就無法生長,而金山地區冬季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加上氣溫常低於15度,甚至寒流來襲葉面會結霜,氣候不適合甘藷種苗生長,因此種植甘藷所需的種苗過去都是向中南部購買。

而南部甘藷種苗供應有時會發生數量不足,或是供應時間不易配合等問題,造成農民許多的困擾及不便,因此農試所開始在北部冬季低溫氣候下進行塑膠布隧道棚栽培甘藷健康種苗試驗,嘗試生產優質及穩定的種苗,期望北部地區種苗供應能自給自足。

由於甘藷種苗越冬技術發展成功,未來可望能應用在較高價值的台農73號上。

利用隧道棚栽培甘藷健康種苗

農試所在2015年12月開始在金山地區進行甘藷健康種苗越冬種植試驗,試驗結果發現,塑膠布隧道棚栽培可確保低溫寒流期間的甘藷種苗存活率達100%,無覆蓋者存活率僅一半,而植株生長勢有隧道棚栽培比無覆蓋者多出3到7倍,低溫時期的蟲害幾乎為零。研究人員也測定塑膠布隧道棚內的溫度,確定此種栽培方式能夠克服北部低溫,棚內都能維持在20度以上。

農試所表示,種苗生產成本以1分地種植3千株苗為單位,計算搭棚架材料費、整地與設施搭建工資、租金、肥料、農藥費及種苗費,1分地的種苗生產總成本為21,090元,其中搭棚架所需的材料費用1分地為3萬5千元,以10年進行平均分攤,每年成本約為3,500元,占生產總成本的16.6%;整地與設施搭建的工資約為1萬元,約占生產總成本的47.4%。

1分地估計可生產2萬5千株苗,因此每株苗的成本為0.8元(剪1次),倘若第1次剪苗後經過栽培管理(包含肥料及工資等1萬元),使種苗能夠進行第2次剪苗,則每株苗成本降為0.4元,較市售種苗0.7元便宜。農試所研究人員表示,健康種苗最高可以剪苗6次,因此成本甚至會低於0.4元,農民可依實際勞力分配狀況按不同月份種植甘藷,以調節產期,增加收益。

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長楊宏仁表示,這次在金山地區進行的甘藷健康種苗越冬種植試驗是以當地大量栽種的台農66號,以及栽種數量較少的台農57號及73號作為試驗物種。楊宏仁指出,使用健康種苗種植出來的第一代甘藷,外觀會比較光滑,若農民自行留種後所種植的甘藷,可能會因為種苗受到病蟲害影響,以至於生長出來的甘藷會有凹凸不平等情況發生。

利用塑膠布隧道棚的設置,可讓甘藷種苗越冬。(照片提供/農業試驗所)

搞定種苗,自行生產優質甘藷

金山地區過去受限於種苗無法自行繁殖,使得產期調節及品質掌控較為困難,以至於在地甘藷產業發展遭遇瓶頸。在農試所利用越冬技術輔導當地甘藷種苗自行生產後,已能確保當地可自行提供優良甘藷種苗,當地甘藷栽培更能進行產期調節及品質管控。

楊宏仁表示,金山地區約有120公頃左右的面積栽種甘藷,每年所需要的種苗量為360萬株,需花費252萬元向中南部購買,目前當地已經有1.5公頃的面積進行隧道式栽培甘藷健康種苗,根據估計只需要6公頃的種苗栽培面積,就能供應全金山地區的種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