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藝
【順其不自然】種田要除草,還是要鋪抑草蓆?哪一個理所當然?/老斌

種鳳梨時偶會遇到路過的大哥大姊停下來。他們幾乎都說:「阿你沒有鋪塑膠布喔,哦,種鳳梨要鋪塑膠布啦,按呢袂使啦。」以前是每年都會有人停下來,現在附近的農友都已經知道了,只有不熟的才會好奇停下來問。好像鋪塑膠膜種鳳梨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就像吃臭豆腐一定要配泡菜那樣。

吳晟 莊芳華
焦點
從筆耕到農耕 種樹詩人的綠野壯志 鄉土詩人吳晟、散文家莊芳華的植樹原點

文學與農業,一個天真爛漫、一個務實勤樸,看似兩條平行線,卻在吳晟與莊芳華身上融會成耀眼的交點。隨著文學紀錄片《他還年輕》熱映所颳起的旋風,吹向了農業詩人投入社會運動的起點,源自於對家鄉土地的一片赤誠。

新聞
尋找永續耕作的折衷方案:生態與人為不是一百分與零分

即使是最受悉心照顧的農田,我們也都需要自然。為了永續經營這些農田,我們需要找到可行的折衷辦法。對大多數農田而言,絕對找不到完美的片面解決方案,一昧保護荒野或是一昧提高生產都無濟於事。我們需要重新讓農業與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讓兩者進一步疏離。

Story Wear位於臺北圓山花博公園的快閃店
封面故事
以再生服飾,連結被遺忘的衣物和職人

從事成衣代理多年的陳冠百,在工作暫告一段落時到英國讀服裝管理碩士,畢業論文以「永續時尚」為主題。永續時尚的範圍很廣,涵蓋了有機棉、天然材質、公平貿易、零廢棄等面向

封面故事
發現塑膠袋的美,用無限創意塑造一個「零塑」的未來

杯墊上有點眼熟的紅玫瑰圖案,橢圓置物盤上流動交疊的色塊中,隱隱可見的連鎖手搖飲料店商標,這些圖樣全都來自它們的原料——塑膠袋本身的圖案。製作這些產品的不是某個大型塑膠工廠,而是3位未滿25歲、畢業於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的年輕人。

豐年雜誌
節能翻轉汙名,低環保產業微革命—養殖不抽地下水,畜牧廢水零排放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各項用水統計資料庫,2003~2013平均每年約127.7億公噸的農業用水中,養殖用水與畜牧用水分別約14.14億公噸(11.1%)、0.94億公噸(0.74%),雖然占比不高,但在水資源日漸稀缺的今日,養殖業與畜牧業該如何節水,也是亟需思考的課題。

placeholder-light
封面故事
生生不息的不塑民具

離截止日只剩12 天,「元泰竹藝社」的「元氣竹吸管」募資專案在超過千人的資助下達標了。他們將種下箭竹苗,兩到三年後蓊鬱成林,成為吸管的材料。近50 間餐廳和咖啡店陸續與他們接洽,更多竹製產品將上架,成為塑膠製品的替代選項。

新聞
全臺擴大減塑,麵包咖啡店全入列

環保署自 107年 1月 1日起擴大限制7大行業使用購物用塑膠袋,期望以法令引導店家提供環境友善的產品,養成民眾自備購物袋的習慣,達到垃圾減量。

新聞
打擊塑膠微粒,107年起禁止製造輸臺

為呼應聯合國及國際對海洋塑膠垃圾議題的重視,並維護海洋生物及環境,環保署持續推動一次用塑膠產品減量措施,自107年1月1日起國內不得製造及輸入、107年7月1日起不得販賣

新聞
國產木(竹)材標章問世,盼永續經營本土森林,杜絕非法進口

為了振興臺灣林業,農委會林務局建立國產木竹材溯源管理及認證制度,今日公佈國產木(竹)材標章,未來消費者認明「臺灣木材」標章,即可安心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