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木(竹)材標章問世,盼永續經營本土森林,杜絕非法進口

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合作刊登 攝影/ 洪嘉鎂 首圖攝影/ 趙敏

為了振興臺灣林業,農委會林務局建立國產木竹材溯源管理及認證制度,今日公佈國產木(竹)材標章,未來消費者認明「臺灣木材」標章,即可安心選購。

林務局表示,使用國產材可以減少耗能的塑膠與水泥,透過地產地銷的方式將碳足跡降到最低,也能落實林地林用找回土地健康、提高營林收益、拒絕進口非法木材,期望在顧及自然生態保育與國土保安前提下,合理並多元利用森林資源,提振山林經濟,並發展兼顧生產、生活及生態的永續林業及循環經濟。

振興林業需縝密規劃

臺灣的林木經營區占總林地面積18%左右,其中私有林面積約13.7萬公頃,但是有持續經營者未達1/3,大部分林地荒廢,甚至違規使用,不但造成寶貴的可再生資源閒置,更引發國土保安疑慮,林業面臨收益低落的問題,目前國內木材消費量達600萬立方公尺,但是國產材的產量僅有4至5萬立方公尺。

因此林務局輔導林主共組林業生產合作社,規劃林木伐採計畫與進行森林示範作業,提升生產品質,而國有人工林則是投入撫育及疏伐作業,增進林木品質效益,能適度補充國產木材料源。

林務局表示,臺灣現在和未來的林木採伐都以私有林為主,國有林為輔,且將嚴格分級分區管理,保安林、天然林不會改作生產用途。林務局評估,全臺約有2萬公頃的國有人工林可投入生產,將針對這些生產區域進行30~40年生產計劃,並且會在砍伐前兩年進行細部栽種林木種類評估,以達到可再生的生產型態。

向陽薪傳木工坊的師傅使用國產材製作出松果造型裝飾,師傅表示,林業工作時間彈性,讓他有餘力照顧部落的長輩與孩童。

推動標章認證,普及木材合法貿易

木材合法貿易是當前的國際趨勢,林務局今年積極推動國產木竹材「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TAP)」制度,將現有的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增列林產品及其加工品項目;建立合法木材驗證制度,接軌國際木材合法來源證明制度;制定「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將於明年上路,期望這些作法能杜絕不肖業者盜伐珍貴天然林木,讓民眾從消費端把關。

林務局也導入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永續經營相關規範準則,鼓勵林農申請認證,將補助林主50%的認證費用。林務局長林華慶說:「相對水泥、鋼鐵,木材可再生,是最環保的材料,使用在地木才可以減少運輸耗能。」進口木材有些來自國外的天然林,甚至熱帶雨林,使用國產木竹材,同時也在實行綠色消費,能夠節能減碳、有助於保護環境、減緩全球氣候變遷。

使用國產材,降低運輸成本

今日林務局記者會在內湖利邦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利邦近十年推動「環保節能、健康」的概念,辦公室是以符合永續經營建築標準LED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為目標進行裝修,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臺灣尋找有FSC認證的國產材,用來製作桌子、門等裝置。

一走進利邦的辦公室便能聞到陣陣木香,總經理謝明義認為,國產材雖然價錢較高,但可以拉近與自然間的關係。國產材有別於便宜的木材,除了紮實外,挑選國產材可以減少地球成本,並符合環保精神,不過目前國產材大多用於建築模板,較少使用在辦公室裝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