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營養午餐
身為家長,是否真正了解孩子在校學營養午餐吃了些什麼?而營養午餐又是如何制定菜單?讓我們一同從孩童、校園和團膳業者的角度看看,更能將心比心的思考如何讓兒童在校園吃得更營養豐富。
武漢肺炎籠罩全球,食物鏈中斷、運輸停滯,全球糧食供應阻斷,2億6千5百萬人面臨嚴重飢餓。盱衡臺灣糧食自給率約32%,面對國際情勢的不穩定,糧食危機有可能發生。身為教育者,我們認為在校園內動手耕作、保種、傳承基礎種植技術,是面對糧食危機最好的教育方式。而雜糧耐旱、不需特別施肥,每天都會吃,是最好的入門作物。
因應國內明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農委會推動學校午餐主要食材全面使用三章一Q國產食材,每人每餐補助3.5元,明年起增加至6元。針對學齡前孩童膳食,教育部及衛福部也正加強管理規範。
政府擬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將針對進口美豬、美牛新品項逐批抽驗,加強邊境抽檢。陳時中18日表示,將對所有進口廠前3批肉品,每批抽驗,再視抽驗結果,逐步放鬆抽驗強度;至於所需經費、人力,現正向行政院申請、逐步擴充。
學校午餐一律使用國產豬肉食材,團膳業者恐將必須調漲學校午餐費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針對團膳業者使用國產豬肉食材所衍生價差,農委會已在研擬合適的補助水準,確保明年全國3700多所國中小學校午餐「一定是使用國產豬」。
國內明年起擬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雖然國人習慣消費溫體豬肉,國產豬肉具有相當競爭力,但外界擔心,含萊劑美豬勢將流入加工、調理食品運用,校園營養午餐首當其衝。
明年元旦起,使用瘦肉精的美豬可即進攻臺灣市場,國內養豬界震驚直呼,「簡直太意外!」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監事林承德說,產地標示要怎麼處理,政府得給人民一個交待,下一代的健康要誰顧,農委會應該說清楚。
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立本,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行銷與國人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及食安事件頻傳,國人的食安意識提高,對食的觀念從吃得飽、吃得好進階到吃得健康、安全,所以讓國人了解食物從何而來、如何正確選擇更顯重要。因此,強化畜牧產業生產源頭管理及行銷推廣,以提升消費者對國產畜禽產品的認識與認知,並結合在地資源發展多元化的畜禽產品,進而促進畜牧業永續發展,創造多元價值。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影響國內不少外銷中國的農產品產量,甚至休閒農業區也出現退團潮,農委會6日祭出多項措施因應,包含協調營養午餐蔬菜類食材進入拍賣市場、增加補助特定水果及水產品的外銷運費、結合電商平台之力增加農產銷售管道,以及備妥利率優惠的紓困貸款額度供農漁民申貸。主委陳吉仲表示,已準備至少12億元經費協助農漁民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