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988:520農運刻下的歷史道標 與李登輝的總統第一年

520運動最大的影響,就是影響了整體農民運動的士氣。在李登輝這方面,身為農經專家出身,長年關心農業發展,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本土出身的總統,剛就任不久,就發生了如此嚴重的農民抗爭事件,對他來說無非是一件極為尷尬、也極為艱困的挑戰。

新聞
《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這裡有顆打火石,等你來碰撞/楊鎮宇

1923年到2020年,李登輝近百人生,跟臺灣民主體制轉型息息相關,也與臺灣農業發展密不可分。如果你關心農業,李登輝生平值得細讀,如果你納悶農業與你何干,現在機會來了,李登輝的生平可以當做認識的入口。

新聞
走向「農學報國」:當少年李登輝遭遇思想先哲與農經學者

李登輝並不是從小立志從事農業研究,高校時期的他,其實對歷史、藝術甚至哲學更有興趣。這時期影響他最大的作家是英國的湯瑪士・卡萊爾,他的著作《衣裳哲學》是李登輝晚年最常提到的一本書;另一位則是來臺規劃蔗糖產業的農經學者,曾為《衣裳哲學》編寫講義的新渡戶稻造。

農觀點
Radical Insider──體制內的革命者:讀《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鄭紹鈺

過去幾年在臺大經濟系唸書,曾輾轉在幾門課上,頻繁地聽到了「李登輝老師」這個稱呼,原來李登輝前總統從康乃爾大學剛取得博士學位回臺時,其實很長一段時間在經濟系開課,是許多系上老師的老師。這位「李登輝老師」外表看似文靜,總是在做研究,看數據,與學生研討論文,實際上頗為「激進」……

新聞
跨越時代的農業人連結:敬仰李前總統對臺灣農業的貢獻/蔡培慧

我與李前總統有多次碰面、談話的經驗,但其中一次最讓我印象深刻。2008年,我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台灣農村陣線」,南來北往地為各地農村與農業議題發聲。有一次我在嘉義高鐵站月臺巧遇李前總統,李前總統知道台灣農村陣線在做的事情,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要我繼續加油,並留下了一張合照。這份真摯的鼓勵一直支持著我不斷向前,為農民、地方打拚。

新聞
回到人間的李安妮 首談農業人父親李登輝燦爛的農業遺產

李登輝前總統逝世2周年前夕,《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一書正式出版,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今(29)日說,她就讀研究所時住在市長官邸,「回到充滿歷史回憶的場所」,從歷史軌跡發現父親的起點「農業」,她期待能繼續發掘父親李登輝留下的資產。

新聞
《永遠的農業人》:李前總統百歲冥誕前獻禮 一部臺灣農業史

李登輝前總統逝世將滿兩週年,財團法人豐年社發表《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新書,李登輝之女、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李安妮表示,這本書寫到父親最早的出發點「農業人」,農復會時期是父親受到臺灣土地滋養最重要的一段時間;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指出,臺灣農業正在改變,依照李前總統的理想執行,一起為臺灣農業打拚。

新聞
陳吉仲:奠定臺灣農業發展典範──「農為國本」的李登輝前總統

在農委會主委的辦公室裡,懸掛著李登輝前總統的墨寶「農為國本」。這四個字,象徵了李前總統的一生使命,也是所有農業人的使命,成為臺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從享譽國際的農業經濟學者,之後在政府部門推動各項農業政策,退休後投入復育「源興牛」,李前總統心懷對臺灣農業的使命,努力實踐臺灣農業的藍圖。

專輯
《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新書發表特輯

主先生,也是臺灣的農業先生,豐年社出版《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以農業為經緯,從日治時期農林經濟系的少年學生直到卸任總統後培育源興牛,回顧李前總統的人生與關懷。

新聞
李安妮:以農為鏡,看見不一樣的李登輝

在成為「民主先生」之前,父親的所學、所求與所想,其實正是「如何讓大家有尊嚴的吃飽」,一位農業人畢生的職志。而這本《永遠的農業人:李登輝與臺灣農業》正是以「農」為經緯,完整回顧他的一生,具有相當高的獨特性與可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