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呷市】江水號──呷燒呷冷八寶甜品,老臺南的幸福甜滋味

原先位在大菜市內的臺南老字號冰品店「江水號」,因大菜市改建暫時搬遷至國華街與正興街口的貨櫃屋,但仍吸引在地人和觀光客,指名吃上一碗古早味的八寶冰。剉冰機打出的碎冰,淋上二砂調製的糖水,以及老闆手煮的芋泥、湯圓、紅豆、綠豆、粉圓等各種配料,夏天吃上一碗冰冰涼涼的剉冰,消暑解渴透心涼。

新聞
【呷市】阿三意麵──香傳七十年意麵超厚工,連製麵機都操壞

意麵是臺南鹽水區名產,知名麵店及工廠眾多,開業超過一甲子的阿三意麵是其中之一。「如果人家用三顆鴨蛋,我就用十顆,別人壓麵就是五公分、三公分、二公分一路壓下來,愈壓愈薄,但我是麵皮重疊一壓再壓,這樣口感就更扎實了」,老闆陳永彬說明自家製麵工序,「我的意麵不僅厚工,還耗電,連壓麵機皮帶都比別人耗損得快」。

新聞
【呷市】燕巢芭樂──生意人搖身變果農,南臺灣種出酸甘滋味

臺南市開元市場的燕巢芭樂攤位面積不小,由兩個攤位連成L型水果攤,從零售水果攤商轉業成為專業芭樂果農,現在幾乎一個月只擺攤一天的蘇慶吉說,自產自銷賣芭樂有個好處,客戶可以直接跟你反應芭樂的口感與甜度表現,獲得回饋後,有利快速調整芭樂樹的施肥及給水方案,種出消費者喜歡吃的芭樂。

新聞
【呷市】李家土魠魚羹──二代接班,用標準流程確保家傳香不走味

永康市場李家土魠魚羹於1973年成立,身材清瘦、一臉秀氣的李瑞芬,六年前從母親手上接下重擔,一肩扛起傳承「李家土魠魚羹」的老字號。「我們的羹湯是用扁魚、柴魚和肉羹丸子去熬煮,肉羹丸子是肉漿加上魚漿,既有肉的甜,又有海的鮮。」她也不惜成本選用肉質厚實肥美的冬菇,香氣更勝一般香菇。

新聞
【呷市】當歸鴨一号──裁縫車師傅改賣吃,鴨母寮市場的傳奇神攤

「當歸鴨一号」是當地運將都認同的名店。時值正午,鴨母寮市場已經看不到採買人潮,反倒是外出用餐的食客或背包遊客站在攤前排隊。八十二歲的林津凌從零開始拚創業,「我沒有別的功夫,最先想到就是做吃的,」已經退休十七年的他,聊起每一項曾經用心開發的產品仍是滿滿的驕傲。

新聞
【呷市】胡家豬頭飯──繁瑣工序成就一碗美味精華,臺南最有氣力早餐

豬頭飯是臺南鹽水知名小吃,以整顆豬頭熬成的高湯取代煮米水,與在來米一起炊煮成飯,粒粒分明的米飯隱藏著淡淡的肉香,是臺南人充滿活力的早餐選擇。胡家豬頭飯從阿嬤林胡玉開業至今,幾乎有百年歷史,現在店裡的主要菜色都是承襲阿嬤的食譜。

新聞
【呷市】榮輝海產──他賣魚超過半世紀,還自創虱目魚無刺刀法

臺南開元市場自治會會長、榮輝海產老闆郭全祿,二十二歲就在市場賣魚,改變虱目魚的分切刀法,首先分離虱目魚頭,再從背部兩側各畫兩刀,從腹鰭往前撕下魚肚,練習了好幾天,終於可以在數秒內分切出無刺虱目魚肚,這就是一片誰來吃都沒有障礙的無刺虱目魚肚。

新聞
【呷市】保生中藥行──隱身市場的百年藥行,祖傳配方顧筋路

臺南佳里中山公有零售市場的保生中藥行,是家百年老藥行,攤位十分狹窄,面積不過三坪大小,但攤位上有燉煮常用的十全、四神、四物及薑母鴨、燒酒雞等藥材包,還有藥酒、仙楂餅、中藥驅蚊包及茶葉等,可說應有盡有。

新聞
【呷市】喬品登麵包──前東帝士麵包主廚創業走一遭,最愛還是跑市場

對於夢想破滅,喬品登麵包坊老闆洪宏登倒是灑脫得很,他大方坦承,當初就是選在錯誤的地點供應不適合當地人口味的產品。不過年輕時的經歷把他磨練得很務實,他已試過圓夢,儘管失敗卻不會感到遺憾。如今年逾四十五歲,選擇走回熟悉的老路更穩當。

新聞
【呷市】蘇記麻糬──傳統米食記憶四代傳承,讓客人呷粿賺家伙

蘇記麻糬販售糯米做的麻糬、甜粿、紅龜粿,也用在來米製作蘿蔔糕、油蔥粿等鹹粿,攤上還有九層糕、發粿,供應忙碌的街坊拜拜、食用所需。另外肉粽、素粽及鹼粽等產品,平常市場中看不到,只在端午節前提供預訂。小小單位上販售各式各樣的米食製品供應民俗日常所需,這讓蘇記麻糬與居民生活關係密切,就像另一個家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