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市】保生中藥行──隱身市場的百年藥行,祖傳配方顧筋路

藥行在鬧市中看似突兀,但從祖父輩算起,保生中藥行將近百年,遷至市場服務也已數十載。

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臺南佳里中山公有零售市場的保生中藥行,是家百年老藥行,攤位十分狹窄,面積不過三坪大小,但攤位上有燉煮常用的十全、四神、四物及薑母鴨、燒酒雞等藥材包,還有藥酒、仙楂餅、中藥驅蚊包及茶葉等,可說應有盡有。

把關藥材品質,只做良心事業

保生中藥行在第一代阿公時代,開始在中山市場承租店面賣中藥,前後搬遷三處,直到現在負責人退伍後接手,改在市場擺攤位賣藥,之後有了積蓄,才到市場外另建店鋪。老店至今將近百年,早年同業向阿公祝賀的「保生中藥行」牌匾,歷史也超過半世紀,仍掛在市場內的攤位上方。

「日治時代阿公就是領有執照的零售中藥商,會幫人把脈、抓藥,」負責人說。不過現代醫療法規嚴謹,問診須由中醫師執行,他雖然也習得祖、父輩中醫知識,但現在不看病、只賣藥,只讓看完中醫的患者來抓藥,平時的生意又以販售複方中藥材包及科學中藥藥品為主。

市場攤位上方牌匾是同業祝賀第一代阿公喬遷所贈,見證藥行懸壺於市場的歲月。

保生藥行牌匾年代(1965乙巳年)距今已近一甲子,在三代祖傳招牌下,他相當重視藥材品質。

在保生中藥行市場攤位上,一箱箱複方藥材包後方看得到好幾罐土龍藥酒,以三代祖傳祕方浸泡而成。土龍外型像鰻類,鰻魚是尖尾,但土龍是「胭脂尾」、粉紅色的,又跟尾巴有根刺的「假土龍」不同。保生中藥行家傳的土龍藥酒是用十全料,加一條根、龜板、六汗(續斷)、牛膝等五十種中藥浸泡二年而成,不強調醫療功效,但喝了可以顧筋路,強健體質。

對於中藥材,負責人嚴格把關品質,慎選藥材優劣。例如一般家庭常用來燉補的當歸,消費者偏好顏色較淺、米白色的當歸,其實有時因生長時氣候變化,當歸顏色會較深,但不影響品質。

負責人以當歸為例解釋,不同的顏色未必代表藥材品質,還是該由可信賴的專業人士把關。

傳統美食米麩,吃出懷舊美味

不過中藥行有藥材、驅蚊包不稀奇,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藥攤上竟也賣傳統米食「米仔麩」,負責人說,因過去家中小孩拿洗過、含水分的米給店家製作米麩,受到店家刁難,他看市場上只有這家在做米麩,便轉念自己也跳下來開發米麩產品。

對佳里人來說,回鄉時到保生中藥行買一包米麩回味,質樸糙米甜香一入口,就彷彿能聽見哨聲響起,喊出米麩「欲磅喔!」的聲音,十足的質樸懷舊感就會油然而生。

保生中藥行還販售多種口味的米麩,對這間老店或年輕世代都是種「新鮮古早味」,緣由中有對家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