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動化
「冷鏈」指的是將易腐食品或需溫控的產品,從生產端運送至消費端皆維持在低溫環境,以確保農糧產品、漁畜產品、冷凍食品、化學品及醫藥品等產品安全與品質的「低溫物流系統」。對於食物供應鏈而言,冷鏈為以確保食品安全與品質目的之「溫度控制食品的供應鏈」。
苗栗縣是近年國產胡麻(芝麻)新興產區,但由於相關產業人力不足,且北部地區二期作胡麻採收期容易遇到東北季風降雨,干擾日曬脫粒處理,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推動胡麻機械收穫一貫化流程,透過機械收穫的胡麻淨收益與人工採收差距不大,但可節省83%人力,採後處理更快速,有助產業規模持續成長。
大蒜栽培耗費人工,農委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今(19)日於雲林縣東勢鄉舉行大蒜機械化作業示範觀摩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當場宣布,今年起啟動大蒜從播種、採收到烘乾全面自動化,將投入約1億元預算補助農民購置省工機械,3年內讓大蒜產業達到100%自動化。
農試所推動智慧養菇,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共同研究,將自動化、資訊技術、物聯網、產線設計及機械製造等技術導入菇類生產流程,降低人力需求,17日上午舉行成果觀摩,展示國內第一套國產化且已經上線的最新設備,每分鐘可穩定製造26至30包太空包,比傳統節省3至4名人工成本,降低不良率,提高品質。
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口老化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朝向自動化、智慧化發展的農業機械,被視為解決農村缺工問題一大利器,不過,臺灣農機研發界,事實上也和農村一樣面臨人才斷層危機,直接影響臺灣智慧農機研發,值得各界重視。
清晨天未光,大部分的人都還在香甜的睡夢中,羊奶配送員就已跨上摩托車,後頭載著一只大保溫箱,穿梭在彰化縣田中鎮與社頭鄉的市街與農路間,迅速地將溫熱乳品直送各個人家。這只保溫箱裡的每一瓶羊奶封存了營養與新鮮,玻璃罐上頭則印著「神來牧場」──它們是來自田中神來牧場的乳品,牧場主人陳國顏和哥哥陳富鏗承接父親陳添進的乳羊場,全家分進合擊、各發揮所長,要讓更多人享受高品質的羊乳。
一句「我養鴨,鴨養我。」道盡了屏東鴨農歐陵合的一生。從民國87年接手浤良蛋行,他一步步,將一家傳統的家庭式工廠,轉型成擁有多項國際認證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蝴蝶蘭苗新型介質、自動上盆設備及廢棄水苔回收利用之開發」計畫研發成果觀摩暨交流活動,昨日於臺南市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舉辦
12年前,林和春離開電子業,回到桃園龜山老家,為年邁的父親林文經分擔長生茶廠的工作,從每天西裝筆挺的日子,轉變為日日淚汗交雜的務農生活。他更引進自動化機械,讓茶業不再因粗重的工作流程讓年輕人卻步,為下一代打造永續的茶業願景。這個曾被父親譏笑為「痴人說夢」的夢想,正踏實地被建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