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飽讀好書】《臺灣紅藜:城市農夫的紅藜故事、栽種技法與料理手帖》

本書以科學方式分析臺灣各區適合栽種的季節、紅藜種植的方式,從如何撒播、育苗、蟲害與病害等培育技巧皆大有玄機,並包括後端紅藜的加工美食和紅藜料理,將臺灣紅藜從裡到外晚整解析,也讓讀者以不同角度再次認識國人與這塊土地、作物的關係。

新聞
產業商機再進化,「屏東原鄉紅藜啤酒」風味獨特,今上市開賣

各方引頸期盼、醞釀了許久,由原民會、屏東縣政府以及原住民特色農業推動協會所推出的「屏東原鄉紅藜啤酒」今(2)日正式上市開賣。屏東縣府原住民處處長伍麗華表示,近年紅藜議題很夯,再加上屏東原鄉的紅藜具有高營養價值,這次推出紅藜啤酒先前也特別參與高雄國際食品展,獲得不少關注,透過這項新產品的開發,可說是紅藜產業的重要突破。

新聞
【雜糧小學堂】穀類的紅寶石,屏東原鄉的紅藜紅了

「紅藜是老祖先留下來的禮物。」屏東原住民特色農業推動協會理事長胡青娥讚嘆道。紅藜是臺灣原生種,本名臺灣藜,並非平地常見作物,而是屏東、臺東原住民部落種植逾百年的傳統作物,排灣族語稱為「djulis」(菟莉絲),在屏北三個排灣族和魯凱族部落最為常見。隨著胡青娥的腳步,我們來到屏東縣瑪家鄉禮納里部落(RINARI),一覽這原住民傳統糧食作物的前世今生。

新聞
【飽讀好書】《走一條藜家不遠的路》

再次投入農業,魯瓦的心態和策略都與過去不同了。在部落多數人不看好的情況下,他先是租來一甲地嘗試種植,第一年因為經驗不足,紅藜田受焚風吹拂,收成時便慘不忍睹。但他很沉得住氣,投入更多心力,甚至終止其他工作專心栽種,第二年收成順利了,他不因此而滿足,繼續實驗各種栽種方式。

新聞
「藜」想價格必須有理想品質,農民與農企如何不離不棄?

身為農企業主,鄭世政說,每年和農民談契作時,他們都會精算預估需求量,這當中若有農民想多種,都得事前告知可能會面臨無人可收的窘境,讓農民了解未來恐面臨的風險,畢竟陪伴農民要以長線為主,才能逐步建立出夥伴關係,讓產銷的關係更加健全。

土地
【大地物語】味道裡的心意──從食材到在地風土的綻放

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著多種糕餅、湯糰的作法,製作步驟、節慶食材的使用都是一門學問,每一處細 節皆值得探究。品食時,先觀賞其造型、色澤;入口那刻,口感、香氣甚至能喚醒食客的回憶與經驗。

封面故事
在桃花源部落裡栽培未來

桃花源屬於不斷追尋與耕耘的人。臺東縣延平鄉武陵村的布谷拉夫部落,布農族人世代居住於此,此刻年長族 人在自己的田地上,研究一度消逝的小米、紅藜、龍爪稷等古早作物,戮力復耕;新一代青年則發展在地食材 烘焙與農事體驗。兩代農家在認證程序、產值和創新的種種挑戰下,嘗試耕耘出布谷拉夫的未來。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揮別風災,彩虹藜重建部落產業

五顏六色的紅藜,近年席捲養生市場,也掀起搶種熱潮,很多人不知道,紅藜原是原民部落常見的作物,因為莫拉克風災而失去家園的佳暮部落,重新種植昔日門前院裡的紅藜,不僅形塑賴以維生的產業,也找回了一度失落的生活與文化。

新聞
支持在地農產品,義美今年將契作採購600公噸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及臺灣藜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繼委託義美食品公司使用國產大豆及黑豆加工產製100%國產豆奶並深受市場好評造成風潮後,近期又陸續媒合該公司契作採購包括大豆、黑豆、紅棗、苦茶籽及臺灣藜等國產優質農產品,已具相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