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烏魚漁汛第1報 魚群還在長江口海域 12月上旬有機會洄游到臺灣

養殖烏魚已收成,但野生的洄游烏魚群還沒報到。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指出,目前東北季風還不夠強,臺灣附近海水溫度仍有攝氏22、23度,推估洄游烏魚群目前位置還在東海長江口,12月上旬前東北季風若能持續增強,臺灣才有機會見到首波洄游烏魚漁汛。

新聞
烏魚漁汛近尾聲 全臺捕獲量較去年打5折

烏魚捕撈季節即將結束,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初步統計全臺海捕烏魚數量21萬6千多尾,大約只有去年同期的半數捕獲量,恐將也是近十年來魚獲量最少的一年。今年烏魚漁汛初期收獲還不錯,但最後不如預期,各區烏魚漁獲狀況以馬祖東引沿海、臺中梧棲各有5萬8千尾最多。

新聞
洄游烏魚漁汛來了 馬祖海域已獲3.5萬尾 全臺捕獲量超車去年同期

海溫降低,迎來洄游烏魚,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目前洄游烏魚仍洄游於臺灣海峽北部或馬祖東引鄰近海域,且捕獲量逐漸增加,統計今年11月至12月12日止,本地種烏魚加上洄游烏魚,總計已捕獲5萬5千多尾,較去年同期大增近2倍,水試所表示,烏魚漁汛與冷氣團強度、大陸沿岸流情形,以及海況有關,推測今年烏魚季全臺捕獲情形將與2019年較為相近。

新聞
洄游烏魚要來了嗎?水試所利用海溫推估首波漁汛時間點

烏魚是臺灣沿近海冬季重要經濟魚種之一,雖然已有養殖烏魚但不影響野生烏魚的行情,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以海溫變化推估烏魚現蹤時間及地點,預估目前洄游烏魚還在臺灣海峽北部,待大陸冷氣團持續增強,臺灣中北部沿岸有機會迎接首波漁汛。

新聞
刺網漁具沒標示7月起開罰!漁民曝:寫上名字意外有好處

刺網漁具實名制110年1月實施至今半年,下半年起違規才開發,漁民意外發現新規定的好處,就是自家的漁獲不會被誤拿!去年底、今年初的烏魚季,就有漁民的刺網漁具上沒寫名字,整網的漁獲就在海上被別的漁船鉤走,損失不小。漁網並非便宜的生財工具,標示漁船統編後,若下海遺失,還有機會找回。

新聞
寒流接力登場 親潮帶來肥美野生「正頭烏」 東北漁船喜收年終獎金

野生烏魚不僅在臺灣海峽捕撈得到,東北角外海也是烏魚魚群的行經路線之一,加上東北角一帶漁船的漁具及漁法改善,近年野生烏魚的捕獲量不少,澳底漁港船隊已大豐收,捕獲至少15萬尾的烏魚,漁民評估這只是第1波,寒流來襲有助於催出更多的烏魚,今年應該還有第2波甚至第3波捕烏魚的時機。

新聞
高雄蚵仔寮漁港 親子同遊看魚貨拍賣、體驗漁村產業文化

蚵仔寮位於高雄市梓官區,曾是以養蚵為主的聚落,日治時期因應南進而開闢軍港,而後數十年曾遭受風災等災害,政府最終在此興建漁港,蚵棚至此消失,蚵仔寮成為一艘艘漁船頻繁出入的漁村。

農觀點
冬至越來越溫暖?氣象專家解析地球暖化對烏魚收獲量的衝擊

地球發燒連帶也造成臺灣周邊海域海水溫度上升,研究顯示臺灣周邊海溫上升,主要可能會導致從黃海南下至臺灣海峽水域產卵及越冬之經濟魚種向北退縮,而黑潮主流、支流及南海海流之暖水性魚種則向北擴張。

新聞
烏金傳承,烏魚的百年文化

金黃的烏魚子蘊含濃郁的美味,在日本烏魚子因為形狀與唐代墨條相似,也被稱為「唐墨」,僅有在招待貴賓時,會將烏魚子切的薄如蟬翼,鋪展在盤中,賓客將烏魚子含在口中佐清酒細細品味;中國大陸央視有名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以「時間的味道」介紹臺灣烏魚子,成為陸客來臺最夯的伴手禮。在地中海國家也以醃製的手法製作烏魚子,如義大利製作的Bottarga和希臘所生產Avugotaraho,反覆醃製和曝曬後,在以蜜蠟封裹保存,搭配義大利麵,憑藉著其美味在世界各地都享有名氣,價格居高不下。

新聞
解決價格門檻,四章一Q臺灣鯛、虱目魚等水產品可望進入校園午餐

臺灣四面環海,漁業相當發達,每年遠洋、沿近海、養殖漁業可生產超過100萬公噸的水產品,但校園午餐中常見的水產品卻是鯊魚或進口水產品,大家熟知的臺灣鯛、虱目魚等大宗水產品難以出現在午餐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