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漁汛第1報 魚群還在長江口海域 12月上旬有機會洄游到臺灣

本地種烏魚11月就能捕撈,洄游烏魚尚未報到,海水溫度與海流是關鍵。(攝影/記者陳儷方)

養殖烏魚已收成,但野生的洄游烏魚群還沒報到。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指出,目前東北季風還不夠強,臺灣附近海水溫度仍有攝氏22、23度,推估洄游烏魚群目前位置還在東海長江口,12月上旬前東北季風若能持續增強,臺灣才有機會見到首波洄游烏魚漁汛。

國內養殖的烏魚3周前已抓魚取卵,市場上已經買得到烏魚,除了養殖烏魚,也有少量「海烏」出現在市場魚攤。烏魚價值幾乎只看魚卵,今年烏魚卵價格走揚,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8兩重的濕烏魚卵產地價1,000元至1,050元,比去年上漲50至100元,掏完烏魚三寶(烏魚卵、烏魚膘、烏魚肫)後的烏魚殼(魚頭及魚肉),目前每公斤45元至50元,和往年行情差不多。

不論是養殖烏魚還是海烏,魚卵才是價值所在,是製作烏魚子的材料。(圖片提供/張建成)

野生烏魚方面,水試所副研究員張致銜表示,臺灣鄰近有溫帶型、黑潮型、熱帶型等3種隱蔽種烏魚,外表無法分辨,要靠分子生物鑑定才能區分,11月可以抓得到的野生烏魚是黑潮型,屬臺灣本地種,俗稱在港烏或本港烏,今年捕獲量比去年少很多。

張致銜調查目前各區烏魚漁況資訊,洄游種尚無漁獲消息,目前捕撈的烏魚以本地種在港烏為主,11月以來,在新北、桃園、新竹、臺中、彰化、雲林各地皆有少量出現,大多在數十尾至數百尾以內,相較於去年同期1萬6千尾的本地種烏魚收獲,減少很多。

臺灣漁民最期待的是棲息在渤海附近的溫帶型烏魚洄游南下,預計要等到12月才能比較確定漁汛狀況。張致銜表示,洄游的溫帶型烏魚南下的要件主要有二,一是海水溫度要夠低,這群烏魚偏好海水溫度為20℃至22℃,二是大陸沿岸流要向臺灣靠近,既可帶來低溫海水也能帶來魚群;指標海域新竹沿海11月海水溫度22℃至23℃,雖然較去年同期24.5℃來得低,但仍未達烏魚偏好的溫度。

張致銜依據歷史海洋環境資料評估今年度烏魚洄游漁場,以西海岸及北部沿岸海域為主,與過去2年情況相當,目前中國大陸沿海烏魚仍在東海長江口海域以北,尚未南下洄游至臺灣沿岸,12月上旬以前東北季風若能持續增強,才有機會出現首波漁汛。

近年烏魚漁獲量明顯減少,張致銜指出,近十年烏魚漁獲量以2018年度捕獲118萬尾最多,2019年度驟減至40多萬尾,2021年度再減至30多萬尾,2011、2013、2021這3年的烏魚捕獲量最低迷,都只有30多萬尾。臺灣烏魚漁獲量減少原因很多,包括氣候、水文,以及中國漁船在烏魚洄游路線上的捕捉。

近十年烏魚漁獲量以2018年度捕獲118萬尾最多,去年只有30多萬尾。(圖片提供/張致銜)

掃描QRcode可獲知即時烏魚漁海況。(圖片提供/張致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