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苦瓜
山苦瓜是原民特色作物之一,原始的野生狀態有著小小的果實,大概像乒乓球一樣的大小,每個重量大約20~30公克,植株形態像是迷你型的苦瓜。在低海拔山區有時可見到山苦瓜的蹤跡,因果實小,隨機分布在苦瓜藤蔓之中,採收費工,難以產業化大量利用。
臺灣文蛤證實是原生種的新聞,引發網路廣泛的「蛤?」熱潮,對於豐年編輯群,更多是對現代文蛤養殖究竟怎麼一回事的想像。待實際踏上富含水、陸資源的「倒風內海」沙灘,在退潮中的海水中「摸蛤兼洗褲」,想到文蛤從生長、被挖掘,最後上桌成為美味佳餚,驚嘆:臺灣文蛤,真正神奇寶貝!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稱「苦瓜之父」的退休副研究員全中和,挖掘臺灣山苦瓜,以結果數量高的高雌花品系育成8個品種,開啟產業「綠色革命」;並開發山苦瓜醫療保健等機能性用途,把山苦瓜從山產店帶進生技領域,創造上億元產值。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新育成山苦瓜「花蓮6、7、8號」,經細胞試驗證實具修復腎細胞損傷、抑制乳癌細胞等潛力;進而開發「發酵飲加工技術」,匯集3品種山苦瓜,濃縮發酵製成比較適口的飲品,讓人「吃補不吃苦」,可望進軍商機龐大的保健養生市場,包括宜蘭縣農會、花蓮富里鄉農會均將技轉量產。
酸甜苦辣鹹豐富味蕾,卻有人不愛「吃苦」,在不受歡迎蔬菜排行榜中,苦瓜時常榜上有名。何不苦中找樂,拿苦瓜拌沙拉、凍冰棒、打果汁,可以發現苦瓜也能從苦口良藥翻身消暑點心,即使是吃不了苦的人也想一口接一口,享受苦後回甘的美妙。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花蓮場)多年選育育成的雜交一代品種花蓮1號~7號,從苦瓜花蓮1號品種權於2009年辦理第一個非專屬授權開始,至今花蓮1號~6號已辦理專屬及非專屬授權達16次;分別在花蓮、宜蘭、新竹、苗栗、高雄等地區於設施有機栽培生產鮮果及加工產品上市,花蓮7號於花蓮及宜蘭等產地試種,在瓜果類的市場需求反應很好,尤其是保健產品上的應用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淺草堂」擁有合法、安全、在地、完整的六級農場,是花蓮第一家有機加工驗證的業者,全程通過有機驗證,一條龍生產製作,其中山苦瓜產品全國唯一連續3年獲獎,出自淺草堂的每一項商品都有有機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