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加工新紀元5】從一人好到眾人好,淺草堂的有機加工

從年輕白領族到與鋤頭鐵鏟為伍的曾吉生,在花蓮的土地上貫徹有機精神,進而拓展到有機加工生產,協助許多在地小農跨過加工難題。

文/王威智 攝影/林靜怡

從印刷機到耕耘機,從鍵盤滑鼠到鋤頭鐵鏟,從年輕白領族到熊貓眼中年男,曾吉生在他的田地播下山苦瓜種子,也把有機、升級等等創新觀念漸漸種進農友的心裡,因為「一人好也要眾人好」。

從幾根「淺草」開始的有機品牌

「淺草堂」的招牌是有機山苦瓜加工產品,從原片、粒狀到粉狀一應俱全,另一項主力為高薑黃素的薑黃粉,此外還有刺五加和紅藜。這些產品的原料都來自自家農田,曾吉生以自家農產為起點,一步一步建立「淺草堂」這個有機加工基地。

「淺草堂」要從一片荒蕪的一分旱地說起,一開始這片地上只有淺淺的幾撮雜草,這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就是「淺草堂」之名的由來。歷經8年耕耘,曾吉生的耕作面積從1分地漸漸擴展到4公頃,全部都在有機專區裡。作為一個成功的有機一級生產者,曾吉生獲得「東華有機產銷班」同仁的推舉擔任班長,但包括他在內的農友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生產之後的行銷,而這個不得不跨越的困境正是激勵曾吉生踏上「加工」之路的契機。

「農夫的專業是生產,」曾吉生說:「行銷根本是另一門學問。」一路走來,他體會到「產」與「銷」之間有一道鴻溝——加工。「透過加工將辛勤所得的農作物轉製為高附加價值產品,才有機會挺進競爭激烈的現代市場。」

從栽種到加工生產,全程均通過有機驗證的山苦瓜產品,是淺草堂的招牌商品。(圖片提供/淺草堂)

全程有機,從源頭做起

有機加工農產品是一條燒腦燒錢的漫漫長路。8年來,除了下田,曾吉生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投注於有機加工,把深愛的照相機鎖進防潮箱,從一個俊秀的青壯男子變成黑眼圈明顯的大叔,連家人也「拖下水」。可是說到底,有機加工最大的挑戰是全程有機,「任何環節不符合規範就不是有機。」

曾吉生從自身做起,他自己就是經過認證的「有機人」。2012年曾吉生從有機初階班結業,兩年後取得有機認證,同時加入東華有機產銷班,接下來取得農產加工執照,更是花蓮縣第一個擁有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的業者。

曾吉生的農地、農作物、廠房、器具、包材及氮氣充填技術,甚至清潔設備,每一項與加工過程相關的環節都經過驗證,嚴格遵守有機規範,甚至站穩腳步後接受委託加工,他也不厭其煩地將農友委製的農作物一一送交檢驗,從源頭確保全程有機這項原則,曾吉生實踐得非常徹底。

淺草堂是花蓮縣第一個擁有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的業者,有機山苦瓜片是其中一項經有機農產品驗證合格的農產品。

從消費者角度設想,要品質更要安全

淺草堂的產品在市場上受到矚目,除了有機,還有品質和安全這兩個原因。

首先是作物的選擇和培育。曾吉生從決定種植山苦瓜的那一刻起,就付出全副心力選擇品種、鑽研培育,至今累積一套堪稱「商業機密」的核心技術,不管再忙,育苗這項工作一定親力親為,「品質就是要從頭開始養成。」淺草堂的薑黃色澤飽滿,天然薑黃素經檢測高達6.31%,這也是曾吉生花費長時間篩苗育種的成果。「數量很重要,不過我更在意品質,」他說:「在無添加的情況下提高質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去蕪存菁。」

SGS是現行最具公信力的國際商品檢驗、測試與驗證的機構之一,淺草堂的加工製品送交SGS檢驗,無論原料或包材,都通過農藥、重金屬、毒素、生菌數等檢測,製程也獲得HACCP和ISO22000驗證。「如果我是消費者,」曾吉生強調,「不但要品質,也要吃得安心。」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是起碼的標準,只是口頭掛保證不足以取信消費者。曾吉生選擇站在消費端的立場來檢視自家產品,儘管送交第三方公正機構檢驗曠日費時,檢驗費用還會墊高整體成本,但客觀的科學數據是最有力的佐證。「那些數字看起來冷冰冰,其實最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淺草堂擁有有機加工設備和技術,除了能處理自己的農產品,還能幫助其他農友。

一人好,也要眾人好

對曾吉生來講,任何事業都講求正確的觀念,而觀念必須隨著時代調整。「我們的農夫很厲害,」曾吉生說,「不管種什麼,大多都能種出很漂亮的農作物。」根據他的觀察,生產是農友的拿手本事,進一步加工則是普遍面臨的難關。無論山苦瓜、薑黃、當歸或丹蔘,都屬於特用作物,通常需要經過加工才能成為進入終端市場的產品,而終端產品的價值(或價格)一大部分是在加工階段形成。

淺草堂創立初期,曾吉生就深深體會到加工是一個現代農夫大展身手的利器。花東地區有許多小農,不具規模的初級生產是挺進二級加工最大的障礙,淺草堂具有食品加工資格,適時協助許多農友解決了加工難題。以薑黃為例,淺草堂擁有「水簾」技術,每逢產季曾吉生以合理的價格替農友清洗薑黃,也進一步提供切片、乾燥、磨粉、包裝甚至商標設計等一條龍服務。此外,淺草堂與SGS簽約,可以為農友代送檢測,每一次送驗還替農友省下15%費用。儘管離開印刷業界,曾吉生卻沒疏遠操作美術設計軟體的技能,經常為小農獻策,代為設計商標,解決包裝印刷等令一般人頭痛的專業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間花東洛神花盛產,曾吉生臨時受託為大量洛神花尋求出路。他在洛神花中加入來自東海岸豐濱部落的香草,調製成洛神香草茶包,不但成功舒緩洛神花大崩盤的危機,還延長銷售期,提高產品價值,也為自己賺進代工酬勞,一舉數得。「讓二級農業幫助一級農業。」這是曾吉生向來努力的目標之一,透過整合代工服務,他希望為農業創造嶄新的商機。

透過作物篩苗和培育,曾吉生栽種的薑黃色澤飽滿,天然薑黃素經檢測高達6.31%。

有機很讚,賣得出去也很重要

幾年下來,淺草堂的經營模式獲得認可,目前為兩個社福團體製作在地商品,與5所學術單位產學合作,與10個社區或部落共同開發特色商品,加工品項超過100個,服務近300位農友,每年代工製作的農作物多達60~100公噸,2019年更有來自臺北、宜蘭、南投、屏東等6個外縣市業者前來合作。

在臺灣,淺草堂已經贏得相當的知名度,回流的客人為數不少,也漸漸開發外銷管道,目前主要的外銷地區包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地。為了拓展行銷層面,曾吉生引進多元支付,也即將取得「清真認證」。

淺草堂擁有獨立網站,透過自家網站的線上交易是現階段主要的銷售通路,網路個人賣場和大型購物網站則是另一個線上通路;實體通路有花蓮市中心的直營門市和高雄的加盟店,此外中華郵政、新北市農會、聖德科斯、黑橋牌……等等也都是它的銷售通路。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