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加工
日本作為大豆的消費大國,同樣與臺灣面臨小規模生產、供給不穩
定,以及生產及加工者間需求落差等問題,故提出2025年自給率從
7%提升至12%,平均產量達每分地215公斤的目標。他山之石可以
攻錯,日本的經驗將可作為臺灣推廣國產大豆的借鏡。
4月起國內西瓜進入產季,但今年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西瓜價格直直落,產地收購價甚至低於生產成本,立委莊瑞雄27日要求相關部會能研議減免栽培西瓜河川地租金。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一週內將配合財政部公布河川地租金減免方案。
紅豆消費受到武漢肺炎疫情衝擊驟減,農糧署今年首度祭出加工採購獎勵,只要加工廠以每公斤69元以上價格向屏東縣米穀商業同業公會等團體採購,農糧署即給予每公斤4.5元的採購獎勵金,申請採購獎勵時間自即日起至4月30日截止。
你今天是吃飯還是吃麵?在20年前10人有7人會回答吃飯,如今可能不到一半。臺灣擁有稻米王國的美稱,然而國人卻越來越不愛吃飯,民國70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米量有90公斤,但107年下滑到45.61公斤,食量接近腰斬,當然這也影響到台灣米的銷量。
秋冬是柳橙盛產季節,為穩定柳橙產銷,農糧署每年均會輔導業者收購小果次級品加工榨汁,但上週因產地降雨較多,加工業者擔心倉儲不易,收購動能減緩,加工果收購價因此跌至每台斤6元。
隨著民眾食安意識日漸提升,有越來越多民眾嘗試在家製作食品,更有人拿到市面上販售,形成「小農職人」建立的市場,但由於小型食品生產者受限於食安知識,或是家中環境難以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因此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建構食品安全網」研究團隊發行《職人手作幸福密技-小型生產者的第一課》雜誌,透過圖文並茂的內容,教導手作職人關於生產食品的食安知識。
行政院和農委會日前研商,將進口雞蛋補足目前每日100萬顆的缺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4日表示,2月23日及27日會從美國和日本進口約140萬顆雞蛋,由於目前已經先和液蛋、糕餅等加工業者談妥,這段時間先把冷藏的庫存蛋供應給大臺北地區的零售通路、小吃店等,進口雞蛋因為比國產還貴一些,屆時會優先補給加工業者,中間的價差及損耗,農委會會協助處理。
臺灣的好米,種類多樣且依照品種的不同,風味有的是香Q飽滿、有的是香氣濃郁,無論各式料理手法,也都能呈現臺灣好米的絕佳風味。如今除了一般料理呈現之餘,因看好烘焙伴手禮市場每年約有600億的大好商機,農委會農糧署特別與各家食品廠商與餐飲業者合作,推出多款以國產米所研發製成的米糧亮點產品,盼進一步擴大米食製品消費市場。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107年度辦理「高雄市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輔導計畫」,市內水產養殖及加工品業者中,共有7位漁民、4家廠商之產品取得產銷履歷驗證,及80個單位或個人取得臺灣水產品生產追溯條碼QR Code。為了讓消費者也能認識、採購優質產銷履歷水產品,高雄市海洋局於11月30日到12月2日一連3天在台鋁MLD商場舉辦「海味嘉年華」漁夫市集,展售本年度取得產銷履歷及QR Code的溯源水產品,並設計多項活動加強消費者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