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2018年夏日,日本靜岡縣木之花家族的稻米收割,我站在稻田前,看家族成員慎重其事地祭禱、舞蹈、歡慶。在歌聲中,女孩們慢慢走下田,以手割稻的形式表達敬重,厚重的雲層不期然打開了,富士山悄悄探出了頭。
這趟專為划拼板舟而安排的三天兩夜蘭嶼之旅,在第一個下午就達成了願望。飛魚季一過,要乘坐拼板舟是如此輕易,一趟體驗五百元,彷彿在河邊和船家議價擺渡。
在你們自山上(高雄桃源國中)搭車來美濃的這兩日,負責教授農業的小飽老師辛勤地準備著:整理場地、採收、備餡料、揉麵糰、聯繫餐廳……想著你們快畢業了,難得出部落,第一次到美濃這客家小鎮,他要結合自身務農和做麵包的本事,帶給你們新的體驗。所以他和學校提出,在校長和老師們的支持下,一齊開辦這次校外教學之旅。
早晨,臺東白桑安的連綿沙灘上,三十來艘獨木舟像一排列隊的巨大彩色腳印,20位著裝的少年少女舉槳圍圈,宣誓出海。岸邊的浪像帷幕輕輕掀動,領頭五艘船頂著木造船身,表面包覆塑膠布透明如露珠、上層座艙形似閃電。這是長濱國中學生為這趟「畢業航行」,花一週打造的手工蒙皮舟。
去年夏天,我第一次大規模砍掉雜木林、統一尺寸整理木柴,最後堆出來的量大約可供應秋冬兩季使用。回想那時,跟朋友砍樹、截短、搬運、疊木頭,累到懷疑人生。其實全部用電也沒什麼問題,但就覺得住在山裡這樣很不自然。
這是我最接近河海交界處的一次獨木舟航行。僅兩三人寬的河道平靜無波;兩旁樹蔭像無數隻纖細的手遮擋日光。船槳探入光影錯落的河面,船彷彿在密林中探險的縱隊,偶爾岸上蔓生樹根卡住船槳,或兩艘船成了「碰碰船」,給靜謐的樹林捎來響亮的歡笑——我們正身處屏東的大鵬灣,海濱的紅樹林裡。
人生最常去泡湯的地方,是陽明山的日月農莊,其大眾池位於樹林中,山上起霧下雨冷颼颼時,跳下溫泉是最舒爽的事情。我在自力造屋時把這個經驗複製過來,水源來自附近的山澗,經過燒柴的熱水器,因為構造的關係,使用上不如瓦斯熱水器方便,必須燒柴、顧火、看水溫,等到水溫適當時才開始放熱水到檜木澡桶。
苔蘚於我,不是微渺小物,是散步天地裡,密綠如織毛的布署者,無所不在圍籠著。樹花草隨風頷姿,枝葉形突,一步即擄獲視覺,探前景後景之外,遍染的綠譜系,毫刻等級的,謂之苔蘚。那是在仰望樹木群雄外,個人頷首沉思時的低迴不已,也像是壟高的山接續了緩坡平原,整個天地萬物才開始契密縫合而完整。
去年夏天,拜訪日本靜岡縣自給自足的木之花家族。第一次見到Kyoko Chan,她是木之花樂團的吉他手,那時我覺得困惑,這女子身上安穩自在的氣息如此強大,好似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