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心底話】做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蘿蔔絲麵包步驟插畫

文字/劉崇鳳 插畫/謝佳君

「小飽,靠你了,以後多做點麵包,我們就吃喝不盡了……」我看著一桌的東西,與先生小飽這麼說。

去年冬天,小飽臨時興起,用自己種的白玉蘿蔔切蘿蔔絲,簡單醃過,做成蘿蔔絲麵包。因為有多的,我們便於粉專上公布:八個蘿蔔絲麵包,開放交換。

然後,就變出眼前這一桌滿滿的東西——四顆火龍果、一包自烘咖啡豆、一個手工鹹派、一份生菜沙拉、十三顆生鴨蛋、五顆自製鹹鴨蛋、一份酸菜、一大顆白菜、一大把芥菜、和一大束油菜……把我們的冰箱塞滿滿,根本就不需要出門採買。

不過是八個蘿蔔絲麵包啊!換來的東西卻遠超越了我們的想像。

事實上,作為生產者,我們已有幾年以物易物的習慣。最早最早,是兩人首度在花蓮壽豐租房子,面對一間空空如也的平房,我們發起「種地瓜換家具」的活動,那時才剛承租地,小飽也初學耕種沒有多久,地瓜連個影都沒有,這「先換再種」無保證的狀況卻絲毫不減朋友們的熱情,於是藤編燈來了、碗盤來了、層架來了、收納櫃來了、茶壺來了、小學生課桌椅也來了……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交換的豐足與其意義。無法即刻兌換會有壓力,但也因此,有了破釜沉舟種下去的決心。有人問:「不會欠很多人情嗎?」「我們可以送地瓜啊!還有人說要玉米跟花生。」我答。欠下來的,就用夢想去還。在那之後,小飽多在田裡;我則開始不定期寫田園筆記,以回報那些饋予家具的朋友們。

就這樣,空屋逐漸添上新裝,生活充斥著象徵某人之愛的二手家具和物件,幾乎每樣東西,都能細說從頭。許多年過去了,而今搬回老家美濃,我們已能穩定生產稻米、黑豆、地瓜、玉米、麵包……當有人想與我們購買農作時,若對方同樣是生產者,就會順口問上一句:「可以用換的嗎?」

比如,有位朋友想直接跟我買書,知曉這位朋友很會做甜點,「用換的好不好?」我問。沒忘記那位朋友當下的呆愣與隨後而至的笑容,也沒忘記後來我收到的蛋糕有多麼美、多麼令我驚喜,那激動讓我細細端詳蛋糕好久,才捨得吃了它。

還有一次,是朋友從澎湖寄來一箱他在海裡射的魚。那時我們說好用米換魚,卻根本還沒寄出農作,魚就來了。這不是一般的魚,這是他獨自下海為你親自抓的魚。用他的生命、他的經驗、他與魚的交戰換取而來,只為給你海的力量。我記得小飽恭恭敬敬拆箱,一條條拿出來細看,再放進冷凍庫的慎重。

PROFILE

劉崇鳳 鍾愛書寫、鍾愛吟唱、鍾愛獨處、鍾愛即興舞蹈。沒了這些,她什麼也不是。然則生活被各式農務和人際關係所沖刷,卻因為這樣,生活才落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