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節芒
土地
【採集人散冊】冬季限定的白色地景

隨著溫度下降,自然景觀也開始轉變顏色,翠綠的山巒嵌插一些銘黃、銅紅或是橙橘的斑斕,這些敏感的樹種悄悄轉色落葉。在北回歸線橫跨的臺灣,我們很不易見到溫帶絢麗的秋景,除非爬上海拔上千的山岳才有眼福

黑豆田區
土地
【農婦心底話】頒給小農的勳章

「黑豆的草除完了嗎?」晚餐後我問。「除完了。」你說。「除了多久?」我問。「很多很多天。」你答。

土地
【野地生活練習】假日的野趣生活

假日,對我來說有兩種日子,一種是孩子先生都上班上學去,一個人的自由時間裡,除了必要的工作之外,按著心意去做喜歡的事,上山種菜,或是到陶藝工作室捏陶,或者,無所事事的廢在家裡,享受一個人的靜謐。

土地
【民俗開講】家將傳承的身心靈

家將是神明部將的統稱,除了大眾普遍知道的「八家將」,尚有另一種類型稱為「什家將」。但大凡作為主祀神明底下之部將、將官,以人為核心進行裝扮者,比如聖將、太保、八將、家司等,也都能被視為廣義的家將,通常這僅止於分類整理上的方便,對民間社會而言,各種「將」的文化脈絡與儀式表現、藝術層次上的細節,都各有不同。

飛碟屋
土地
【遺忘考】廢墟的青空──臺中千越大樓

由岩井俊二執導的電影《燕尾蝶》,飽藏慾望、悲歡和歌聲的暗度。劇情描述當日圓成為世界最強勢貨幣時,外國移民湧入他們口中的「圓都」日本,成為非法勞動者「圓盜」,包括胸前刺著蝴蝶的妓女固力果與情人火飛鴻,他們拾荒、收廢品,齊心開設「青空舊貨店」──讓圓盜們免於歧視的聚集地,固力果愛唱歌,當她飄渺柔媚的聲線揚起,總能撫慰移民酸楚的心。

臺北苗圃
土地
【大人的植物課】都市裡的桃花源──臺北市公共綠地的變遷

想外出踏青又懶得舟車勞頓,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甚至步行就可到達的公園綠地,便是最輕鬆的選擇。每到週末假日,臺北的綠地便充斥著遛狗、抓寶、野餐的人潮。但你可能不知道,臺灣第一個公共綠地空間,距今也不過約120年歷史。

江健祺
土地
【大地物語】地方蜂農和蜜蜂一起環遊世界──池上樂蜂場

蜂蜜閃著半透明光澤,同一罐蜜裡有著乳白色的結晶以及深黃色的蜜,入口後濃稠滑順,甚為甜蜜,自古即為入菜、入藥、入酒的良方。我們愛吃蜂蜜,但究竟蜜蜂如何採蜜?

臺中公園日月湖
土地
【遺忘考】臺中公園 百年的時光印記

清代的臺灣沒有公園的概念,要說類似公園功能的空間,多半也是仕紳望族的專屬庭院,閒人勿進。1895年臺灣歸入日本統治之際,恰逢日人跟西方學習市區規劃,考慮到臺灣氣候炎熱潮濕,城市需要調節群眾的腹地,1896年,臺 北縣知事橋口文藏向當時的總督樺山資紀建議改闢陸軍墓地為「圓山公園」── 這是臺灣第一個近代公園。

土地
【採集學】啊呀!acicim!

「酸溜溜的感覺!好像戀愛的滋味」,這句話在聞酸色變的港口部落裡……好像不大適合呢。

工寮
土地
【大地物語】部落美食的文化力──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

來到臺東縣延平鄉永康部落,清幽的半山腰上有一棟竹子蓋成的房屋,門前地上晒著樹根,牆上掛著小米、漂亮的布農族服飾及飾品,這是「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跨過一條馬路就是鹿野了。

採收水果玉米
土地
【土地與人】和神隊友一起耕耘的玉米田

雲林西螺的傳統市場裡,林內鄉青農賴錦德的水果玉米跟別人的不太一樣,塑膠包裝袋上貼著農藥零檢出的認證與生產溯源QR Code,雖然單價高,比其他秤斤算兩的玉米還貴,卻仍然供不應求,一枝獨秀。

手工造紙原料纖維
土地
【大人的植物課】紙張的前世今生──造紙植物

還沒有紙以前,人類將文字刻寫在龜甲、獸骨、竹簡、絲帛等物件上,但這些材料不是造價昂貴,就是太重不易攜帶。直到漢代,「紙張」這個重要的發明在中國出現,運用植物纖維細密、柔韌的特性,製造出又薄又輕便、價格低廉的書寫媒材,讓知識更易於保存與傳播,為世界揭開了新的扉頁。

忠義社區聖潔會
土地
【遺忘考】老眷村新部落──臺中大雅忠義社區

循「信字號」三字走入擺滿盆栽的小弄,密集的平房,多為黑瓦紅磚木門,很容易察覺是眷村,但隱約又有些不同,生鏽的鐵門被大鎖綑綁,積滿灰塵的椅子兀自立著,只有爬藤植物垂降,生機蓬勃。

王船儀式
土地
【民俗開講】請王爺──遊府吃府、遊縣吃縣

王爺,是古代帝制王朝、封建社會對封有王爵身分者的尊稱。受封為王者,不見得只有王公貴族,對國家有貢獻、受到皇帝肯定,也都有機會獲得封號,晉身王族。只是在臺灣民間社會,王爺並非那種天高皇帝遠的歷史人物,反而是與臺灣人緊密生活在一起的神明,甚至在各地發展成系統龐雜的迎王、送王儀式,締造多元豐富的王爺信仰文化。

植物染拓印
土地
【野地生活練習】拓印一個午後的相聚時光

那一天約好了拜訪友人山上的家,出門時,外頭正下著大雨,秋天的溫度,微微裹上了一層涼意,伴著雨絲往山裡去。在這樣的季節裡,即使不見陽光,心頭也不覺得沉悶,一進入山區,薄薄的雲霧,繚繞在山頭上,山好美,雨下得朦朧。

部落婦女工作
土地
【大地物語】達魯瑪克部落的人情美味

臺東縣卑南鄉的達魯瑪克(Taromak)部落,是縣內唯一的魯凱族部落,離臺東市區僅有20分鐘車程。傳說於大洪水時代,達魯瑪克的祖先逃至肯杜爾山避難,等洪水退去,他們才在山下建立部落。直到日治時期一場大火,把所有的建設都燒光了,祖先才一路遷徙,幾經波折搬到現址,開始新的生活。

榕樹
土地
【大人的植物課】老樹時光走廊

老樹,往往給人穩定、可靠的印象。孩提時爬來鑽去的老榕樹身,畢業時互道珍重的鳳凰花開,大學校園高聳入天的椰林路,陪伴人們經歷不同的成長階段。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有些你我身邊的老樹,最初是遠渡重洋的引進植物,除了訴說著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環境的想望,也隱藏了當代政權對於內政擘劃上的想像,影響著今日城鄉的景觀容貌。

土地
【Parirayan交換日記】脫離貧窮的方法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常聽部落的人們談起要申請脫貧自立計畫。說也奇妙,不論世代或政治環境如何交替,治國者給予人民的脫貧專案,即使增加了就業輔導、消弭教育資源差距、甚至理財學習,最終的救助內容大多不脫離補助金,「有了一點點錢,才能自立」,這逐漸被建立起來的觀念根深柢固之後,長出了「先管好自己才有能力助人」的新觀念。

土地
【採集學】一起抓蟲BBQ去

「ko law li way kon ko ni,ko liw li way kon ko ni,ko liw li way kon ko ni,ko liw li way kon ko ni,Ka蜻蜓~你的太太怎麼樣~~漂亮~~ Ka蜻蜓~你的太太怎麼樣~~漂亮~~」

土地
【遺忘考】臺中舊城區的隱者地圖

「放棄的人生是不需要照片的,如果真的要,那就只有身分證和駕照上的照片了。」